探讨企业下属对上级信任度的相关问题(2)
2017-08-25 06:31
导读:4、社会功能理论 持社会功能理论的研究者将信任理解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法规制度)或伦理(社会文化规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
4、社会功能理论
持社会功能理论的研究者将信任理解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法规制度)或伦理(社会文化规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如社会信任和制度信任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uhmann、Fukuyama,Barber、Zucker等。卢曼(1979)认为,信任是简化复杂性的机制之一,因为它能超越现存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而达成一些行为预期,帮助在人际间建立某种保障性的安全感,从而减少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卢曼还区分了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认为人际信任是以熟悉度及情感联系为基础,制度信任则是靠法律、规章之类的惩戒机制或预防机制来降低社会交往的复杂性;福山从文化的视角对社会信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信任是由文化来决定的,而文化是继承而来的伦理习惯,包括宗教、传统、历史习惯等机制,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社会的信任程度差异很大。茹克尔(Zucker,1986)根据经济结构中“信任产生”的三种重要模式,把信任划分为来源于过程的信任、来源于特征的信任和来源于制度的信任。来源于特征的信任是指料想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往往顾及他的家庭背景、年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种族等等。来源于制度的信任还要从非人格化的规则、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等的基础上产生,而不仅仅从人际间的交往和熟悉度中产生。茹克尔还比较系统的阐明了信任的三种形成机制,其中包括基于社会相似性的信任产生机制和基于法制的信任产生机制:前者主要是依据双方间的家庭背景、种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似程度来决定是否给予信任,后者主要是依据社会
规章制度,如专业资格、科层组织、中介机构及各种法规的保证状况来决定是否给予信任。
通过对前人信任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对信任研究的四种不同的取向,都具有其合理性和理论价值,对完善信任理论系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指导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企业尤其是针对下属对上级的信任度研究情境中,笔者认为把信任纳入到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功能理论的双重研究取向之中,是一个更为合理的、切合情境的选择,从这种思路出发,在本文中笔者把企业中下属对上级的信任界定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下,下属与上级交往过程中,下属在理性计算和情感关联基础上对上级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和行为体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下属对上级的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
在当代企业制度下,信任在实现企业健康平稳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属与上级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增强下属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愿景的认同感,有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雇佣关系,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的克服,从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绩效。既然下属对上级的信任度对企业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上级如何才能获得下属的信任,影响下属对上级信任度高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下属对上级的信任的产生机制是怎样的呢?
1、下属对上级的信任的影响因素
前人对影响信任的因素,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国内外学者针对影响上级与下属之间信任的因素的探讨,都提出了影响信任的因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