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重新审视及科学构建(2)
2017-08-27 05:04
导读:3、现有的偿债能力指标未能充分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就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注重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不仅
3、现有的偿债能力指标未能充分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就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注重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不仅仅以其存在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这一点在现有的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并未充分体现。现有体系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内容仅仅是对会计报表中相关项目的照搬及固化,并没有考虑到企业中各项资产和负债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性关系。在实践中,企业里的某些反映在流动负债科目中的债务对企业而言是不会因无支付能力而产生财务风险的,比如关联企业的往来款、暂借款等;而企业里的某些反映在流动资产项目中的资产会因其变现能力差,无法支付短期债务而产生支付危机,比如长期挂帐而实际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已抵押的短期有价证券等。因此该指标体系应格外关注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实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分级,兼顾资产的良好程度。
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科学构建
可以看出,随着
世界经济整体架构的变化和企业行为的拓宽,现有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即指标是死的,企业却是活的,以静态的指标去评价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这显然是不恰当的,根本无法有效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现有偿债能力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强调稳定、静态和保守的一些内容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科学构建新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体系。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