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创新与内部控制变化(2)
2017-08-28 01:07
导读:因此,由总经理出面聘请的审计人员,其立场倾向经营管理者,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所存在的内部控制什么都能控制,惟独有一件事不能控制
因此,由总经理出面聘请的审计人员,其立场倾向经营管理者,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所存在的内部控制什么都能控制,惟独有一件事不能控制,就是公司第一把手的舞弊问题不能控制。这种避开传统控制方式的创业性管理层公司模式,对审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审计人员并没有研究出一个新的治理结构评估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内部控制测试方法,来对这些创业性管理层公司进行传统的审计。这种刻舟求剑的做法,当然无法发现会计信息中的虚假部分,最后必然导致审计的失败。因此,目前这么多虚假会计信息事件与其说是企业舞弊的成功,不如说是传统审计技术的失败。
(二)跳开审计人员的账证核对的技术方法,企业进行表外交易活动
众所周知,审计人员的看家本领就是对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报表进行账表证的核对。尽管在外行看来,会计信息是一套由复杂的逻辑关系所形成的系统,但在审计人员的面前,这却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片与
电影。通过相互对照与印证,审计人员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些图片与电影是出自真实的记录,还是某些拙劣导演的事后加工。
因此,对账表证的核对,几乎成了所有审计人员的惯用方法。然而,在上述所有的造假事件中,许多公司的管理人员似乎对审计人员的看家本领早就了然于胸。例如,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2003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没想到2004年10月以后国际油价一路攀升,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根据合同,中航油(新加坡)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这导致中航油现金流量枯竭,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①然而,中航油(新加坡)从事以上交易,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而且中国航油集团也没有发现这一问题。直到保证金支付问题难以解决,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新加坡公司才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紧急报告。而在长达数年的交易过程中,由于陈久霖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密,连久经审计沙场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没有查出上述违法事件,反而年年签发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这样,中航油公司通过“业务创新”,发明了表外交易,既达到了参与高风险并期望带来高报酬的业务、又避免了报表中该风险事件的披露。
在这种新环境下,那些拘泥于传统审计方法的审计人员,如果仅仅利用账表证核对的看家本领,似乎已无法应对表外交易的手法了。因为,这些实际上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交易活动根本就没有列入会计资料中去。而审计人员的视线一旦离开了三大会计报表与账册凭证,似乎就像安泰俄斯离开大地母亲那样,登时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变得软弱无力。当年,安然公司的财务总监法斯托首先在1997年用怀特温项目公司(whitewing,意为‘清道夫’)小试牛刀,通过技术安排,创立了怀特温项目公司。实际上,“怀特温是安然最大胆的资产负债表外交易之一。1997年建立时为安然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而在1999年公司将合伙企业的一半控制权卖给未公开名字的投资者后,就完全将怀特温从其账本上划掉了。建立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购买安然数以十亿计的海外资产,将电厂、管道和其他业绩差的资产卖给怀特温,而它以一批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投资为后盾。”②通过这些安排,法斯托看看利用表外融资的方式能否骗过这些审计人员。结果发现,那些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派出的审计人员除了低头核对账本之外,心无旁骛,对表外交易一无所知。于是乎,这大大增加了法斯托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财务高手”先后安排了IJM1、LJM2以及一大批的“猛禽公司”:如木狼、美洲野猫、白鹭、秃鹰、生牛皮、太阳舞、黄松木、箭猪等。这些稀奇古怪的公司,统统成为法斯托账外交易的工具。而正是这一大批公司,不仅掩盖了公司极高的财务风险,又修饰他们原本并不理想的财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