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畅销书的选题策划(2)
2017-08-28 05:36
导读:5.家庭教育类。包括励志类图书,是指导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以使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成为竞争优胜者的图书。前几年红极一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以
5.家庭教育类。包括励志类图书,是指导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以使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成为竞争优胜者的图书。前几年红极一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千万别管孩子》、《学习的革命》、《告诉孩子,你真棒》都曾掀起书市一阵一阵的购买热潮。
6.实用类图书。是指指导人们进行有效养生、维权以及美容、社交方面的图书。《求医不如求己》《洪昭光健康忠告》《今日说法》《魅力何来》皆属此类。当社会出现某一危机时,指导人们如何应对该危机的书便能迅速走俏,如2003年SARS肆虐时,各类“非典型手册”很快便上了人们的书架。
二、畅销书的规律性内涵
书本只是一种信息载体,读者不是对书本身感兴趣,而是对书中所附载的信息内容感兴趣。那么,是哪些信息使读者对之有如此强烈的兴趣呢?反言之,作为畅销书,它畅销的是什么呢?
1.畅销的是一种情绪。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一定的情绪驱使的,人们购买某本书,往往是受到了某种情绪的感染和推动,这种情绪可能是恐慌、关切,也可能是希望、寻求安慰或是其他的什么心理。当某种情绪成为社会普遍的、显著的情绪时,迎合该情绪的图书便能畅销。《中国不高兴》、《中国可以说“不”》对于刚刚有迹象成为大国的我国国民来说,具有莫大的震撼力,畅销不可避免;《谁动了我的奶酪》是2001年底推出的,当时正值“网络寒冬”笼罩全球,中国亦不例外,各大网络公司纷纷裁员,为了安慰和启发被裁员工,IT公司的老总们便团购了大量的书,送给每一个被裁员工。而网络经济大萧条下的在职白领,也争相购买该书,希望从中发现自己“奶酪”失去的原因,并想办法挣来新的“奶酪”。该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会生存。《穷爸爸 富爸爸》系列在中国销了近80万册,也与这种情绪不无干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同样,2003年SARS突然来临时,恐慌的情绪萦绕在民众的头上,流行病防治之类的书籍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2.畅销的是隐私。对别人隐私的关注是中国国民普遍的心理,隐私描写得越清楚、细节越是具体,对某些读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由此,《绝对隐私》、《天亮以后说分手》一度非常抢手也就可以理解了。
民众对名人尤其是明星隐私的热情更甚于对一般人,所以明星书、名人书多半都能有个像样的销量。但若明星只是写些散文或
诗歌之类的书,读者也并不买账,要想成为畅销书也不容易。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文清的《让心灵打个盹》销售不如人意,与之不无关系;而“黑鸭子组合”在北京签售时,场面非常冷静,门可罗雀;张纪中的《芝麻开门》的市场表现也不能不说不尽人意。
3.畅销的是实用知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意识在民众的头脑中愈发明晰和强烈,表现在购买书籍上,就显现为一种“功利”的色彩,或者说,读者买书也有理性的色彩。在买书的时候,读者必然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