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目前,中低端制造业仍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主导重点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我国整体的资源利用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污染的问题仍很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早已将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纳入工作日程,将开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资源流成本会计作为环境管理会计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资源成本核算模式,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建立起一种更加环保、更能适应新形势的会计体系,既适应了微利时代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思想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要求,也符合现阶段我国开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要求。
三、资源流成本会计实施局限性的影响因素
(一)资源价格偏离其价值影响了结论的准确性
资源流成本会计是从数量和金额两个方面计量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消耗、废弃等的流量与存量信息。但从目前来看,其分析的资源成本是建立在偏离其价值的资源价格基础之上的。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长期以来,环境与自然资源被严重忽视,使其价格远远不能反映其价值。二是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效应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价格机制受到扭曲,使得价格体系不能有效传递资源稀缺的信号,致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三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使得每个个体追求编辑。
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导致集体行动的低效甚至无效也影响到资源价格的真实性。
最后,资源的产权问题也成为资源价格偏离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产权的缺失会增加资源流动的交易成本,降低资源的再配置效率,从而导致资源价值下降。
尽管资源流成本会计这种方法理论上逻辑严密,可以得出准确的数据,但作为数据基础的资源价格与价值偏离必然导致核算结果与现实情况产生差异,从而导致结论不够客观、准确。所以应用该方法核算的前提应是保证资源价格的生态真实,否则再完美的方法也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沟通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尚待加强
在很多企业包括日本、德国参与资源流试点项目的企业,不同部门的职员之间很少交流,不能沟通和相互理解。行政管理者了解很多会计和市场知识,但他们不能理解包括资源流在内的技术生产过程的复杂情况;技术人员对资源流的透明度有较强的理解,但仅限于实物方面,而不是货币量度方面;环境管理部门的人员又试图激励员工遵守ISO 标准,但他们很少有成本或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信息。再加上成本核算过程本身比较复杂,收益短时期内不能体现,势必影响到资源流成本会计的具体实施和未来发展。而这时,政府所起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信息数据取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亟待提高
如果一个企业想有效率地利用资源,就必须拥有其资源的流量和存量的确切信息。资源流成本会计需要大量的基础性数据和成本数据,目前获取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地搜集,一种是运用ERP 系统搜集。显然后者提高了搜集和计算的准确性。因此,信息获取及处理的方式将直接影响到资源流成本会计的运用和推广。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时处理和分析是资源流成本会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核算对象与物量中心的确定
有一定的技巧资源流成本核算虽然适用于全部产品生产线,但最好是在单一产品线上实施,因为产品品种过多,会增加人工费和设备折旧费等间接费用的分配难度。相反,若生产线上产品单一,就可以直接按照产品的数量或体积、重量在正、负制品间分配,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当发现了高废品损失率的环节,并想要通过完善流程和改进设备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时,对于单一产品生产线,设计改进方案时更有针对性,但如果产品复杂,则很难知道究竟是哪种产品造成高废弃率,从而影响了改进的效果。
目前,日本和德国等国一般都在单一产品线上实施资源流成本会计。而对于物量中心的确定则要求数量要适度,位置要恰当。设定过多,虽然得到的信息会更加精确,但计算量大,实施成本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设定过少,则会使物量计算过于粗略,不能提供充分的数据信息。可见,核算对象和物量中心的确定如果不恰当,会影响到资源流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四、资源流成本会计实施的建议
(一)明确反映生态真实的资源价格,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
循环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而节约的一个基本动机便源于较高的资源成本,这就要求通过价格和成本进行引导和约束。
资源价格向价值的回归,可以限制资源被滥用。当然资源价格向价值的回归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资源要素的价格变化是有成本的,有时甚至成本会很大,当资源价格从较低的水平突然变到较高的水平时,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冲击过大。所以,理性的选择应是“有控制、有步骤”地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以尽可能减少改革带来的震荡与影响。总之,明确资源真实价格,反映资源价格的生态真实性不仅是资源流成本核算的基础前提,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部门间交流与沟通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角度提供制度要求,将监管与激励最优结合,并且在群众间宣传环境保护的本质及意义,实现一个双向推动体系。同时,为了保障资源流成本核算的统一性、规范性,一方面要从立法上明确环境成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保证其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对其核算范围、形式、内容、方法等诸多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使核算有科学的法律依据和规章制度可以遵循。而对于企业而言,资源流成本会计可通过分层次的流程图使整个企业的资源流达到清晰的可视化。利用这一工具,企业将资源流作为共同的交流沟通核心,将来自各个部门、各个生产流程的人员聚集在一起通过讨论资源流这一共同问题加强交流和沟通。当然,要使这一沟通工具能有效使用,需要根据资源流流程对各个功能部门进行重组,以实现其通畅的对话和交流。
(三)设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流数据的即时处理与分析
根据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流程图设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要能追踪资源流从供应商—入库—生产—包装—出库—消费者等各个环节的流动,将所有的资源成本和损失即时列示并计算出来。运用这种流程图技术可以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连接起来,甚至可以与消费者联系起来,在整合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流成本会计基础上实现供应链系统的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核算。企业可将其与自身ERP 系统进行整合,有效提高资源流价值的核算效率和精度,同时还可详细揭示资源在各生产环节的移动情况并实时监控。最后还要考虑构建此基础上的分析系统,通过创建分析模型,将已收集和处理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并形成各个决策部门所需的相关报告以供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