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困境与出路(2)

2013-12-06 01:06
导读:(四)环境税收不完善 我国目前专门针对资源与环境的税收有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但各税种的征收目的主要是调节级

  (四)环境税收不完善

  我国目前专门针对资源与环境的税收有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但各税种的征收目的主要是调节级差收入或增加收益,未能与保护资源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对于资源税,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只对六类矿产品及盐征收,目的主要是调节这些资源因开采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级差收入,征税范围较窄,未将急需保护的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划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同时征收标准一般偏低,不足以补偿资源损耗,对稀缺资源、非再生资源没有课以重税。现行的税制并不是一个对环境十分“友好”的税制,它没有单独设立环境税,没有把环境成本纳入到有关的税目和税率中。

  (五)成本量化困难

  企业环境成本包括: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四种。对后两种形式的环境成本量化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资源的破坏程度和类型的确定困难,可利用的技术以及恢复标准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难以量化。比如对水污染损失成本进行量化时,有毒污水排到河里,使渔业受损失,人们饮用水导致生病、精神上受损失以及迫使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新的饮用水源,这些损失都要计入水污染损失成本中,但在实际中对这些成本的量化比较困难。可以说,环境成本的计量问题是困扰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及应用的关键问题。

  三、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应用于企业的途径

  (一)完善环境成本法规制度

  必须完善包括环境方面的法规和会计方面的法规及其它相关的法规制度。相关环境法规与会计法规的不完善,是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法规制度进入实务操作的一个主要障碍。我国有关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法规制度建设可借鉴美国、欧盟、日本、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做法。1.建立和完善环境法规体系。2.完善环境会计法规主要包括:修改会计法规,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的内容条款,以法律形式确立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环境会计准则或环境会计制度,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并制定具体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环境会计制度;完善环境审计制度,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环境审计框架内,制定专门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3.建立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的经济制度,主要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绿色 GDP核算制度等。

  (二)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为环境成本报告、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控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环境成本的定义、环境成本的分类、环境成本的确认、环境成本科目设置、环境成本的计量与记录、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等。与财务成本核算相比,环境成本核算更加复杂,尤其是环境成本的计量,由于涉及环境外部损失的计量和非市场价格因素,其计量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结论。因此,只有加强对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才能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三)实施环境成本报告制度

  环境成本报告作为环境成本会计的一部分,在完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调整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满足有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成本报告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报告在报告形式、报告内容等方面都逐渐成熟,并逐步规范化。在我国企业中,也要逐步实施环境成本报告制度。对于环境成本报告的形式,建议单独编制环境成本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构成企业年度报告的一部分;对于环境成本报告的内容,建议由环境成本项目、环境成本政策和其他说明事项这三部分构成。

  (四)加强环境成本审计工作

  环境成本审计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证,有助于保证企业环境成本报告中信息的可信度,使环境利益关系人从中获得可靠的信息进行决策。在企业中加强环境成本审计工作,1.国家应完善环境成本审计的依据,即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等);2.应对环境成本审计的目标、范围、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责任、审计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环境成本审计的准则。

  (五)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

  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是主动型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依托于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价,关注企业流程再造、产品重新设计等方面的机会,致力于不断改进产品寿命周期设计、绿色ERP系统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降低环境损害成本,在对环境负责的同时,追求盈利能力。超前控制模式具体包括产品寿命周期设计模式、绿色ERP系统设计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1.要开展产品寿命周期设计,开发绿色ERP管理系统,探索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将绿色观念贯穿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及回收的全过程和整个行业,追求企业和环境整体效益的最优化;2.要付诸实施,包括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选择适当模式、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等。

  (六)以点带面,推广应用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

  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还面临很多难题,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性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将更为重视环境事项。随着各种环境与会计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外部压力将与日俱增,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因此,要加快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试点工作,在5年之内,选择一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制造企业如矿业、化工、石油、造纸、钢铁等企业作为试点;未来5-10年,再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充分发挥执法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出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使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的应用具有强有力的保证。

上一篇: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