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2)
2013-12-07 01:39
导读:1.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建立协作和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实施有效控制活动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在银行
1.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建立协作和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实施有效控制活动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在银行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关形成一种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制衡的机制。在规范董事会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而且要保证其独立性。监事会成员中应保证一定数量的外部监事,并且监事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董事会及管理层的失误或不规范行为,否则,监控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经营失误和舞弊行为就只能成为空谈[5].
2.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严格按照会计
规章制度,合理确定会计人员岗位和岗位职责,制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岗位操作规程,确保会计安全,无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对会计岗位人员的工作授权。如办理银行汇票的授权、信用卡限额的授权、资金划拨的授权等,使可能的贪污犯罪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至少应包括管理层次、操作层次两个方面。管理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金融企业自身业务情况为出发点,从改进经营方式的角度对会计内控制度提出要求,对会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操作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应根据金融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涵盖全部会计业务和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岗位责任制,通过各环节设置相互制约的职能岗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3.建立会计内部监督体系
构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会计监督程序。事前防范,即不断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结合案例分析,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业务
学习和岗位
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事中控制,即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会计前台及会计后台处理的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事后检查,即改变传统的单一检查模式,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风险部位的检查监督。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三)营造诚信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道德约束、制度约束及法律约束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金融企业的负责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
政治素质。金融会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
政治头脑、新锐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二是提高文化素质。利用薪酬
激励、素质考核等手段,鼓励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重视
知识复合。三是提高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
知识、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3]173.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金融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作用,全面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信息。通过会计定量预测技术和
方法,辨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测算,以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把损失控制到最低。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1].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135.
[2]李小全。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金融与经济,2004,(5):48-49.
[3]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172-173.
[4]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369-370.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5]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