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审计创新的敏感性环境因素分析(2)

2014-02-15 01:39
导读:3.2 自的对审计模式演变的影响揭示敏感性因素 审计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存在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帐表导向审计;其次是存在于20世


  3.2 自的对审计模式演变的影响揭示敏感性因素
  审计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存在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帐表导向审计;其次是存在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系统导向审计;最后则是风险导向审计。
  (1)帐表导向审计向系统导向审计的转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 业务量越来越大,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企业为了需要,开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审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发现,企业内控制度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管理需求也演变为诊断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因此,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和管理需求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审计模式转变为系统导向审计。
  (2)系统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通过审计环境因素对审计目标以及审计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到经济以及管理需求是影响审计创新的敏感性因素,除此之外的、、科技、审计师自身素质等因素,本文认为这些因素并不是促使审计创新的直接动力,仅仅是审计创新敏感性因素的延伸。

  4 敏感性因素内部关系的分析及论证

  “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并且是其发展的内核。但“受托责任”是因经济的发展而所导致。因此,在两个敏感性因素中,本文认为经济环境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处于第一层次,而管理需求的变化是受经济的影响,是审计创新的直接动力,处于第二层次。
  首先,按照经济监督论的观点,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过程的控制,其目标在于保证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以满足相关利益群体提出的管理需求。经济控制是对经济行为的控制,当企业的经济行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运动机制发生改变时,相关利益群体的期望便发生改变。审计职业界只有在清楚认识到社会的合理需求后,改变其审计目的、内容以及方法等以满足社会的期望。即第一层次的经济因素引起第二层次管理需求的改变,诱发审计目标、模式等创新以达到社会的期望水平。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次,我们从三种审计类型的产生原因来看。国家审计的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统治阶级,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检查各级官吏是否诚实地履行了经济责任、国家的各项开支、各项赋入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意愿,导致国家审计的产生;而内部审计的产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崛起、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加,产生了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初内部审计在美国产生。因此,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不同的管理需求,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审计出现。

  5 敏感性环境因素对审计创新影响的机理分析

  从上述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审计创新的根本因素是经济,直接动力为管理需求,敏感性因素在审计创新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同样,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审计师自身素质这些敏感性因素的延伸在审计创新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贡献。

  5.1 敏感性因素对审计创新的基础作用
  经济的发展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力,审计产生以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生产规模、企业的组织形式及经济体制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必然对审计职能、目的等有不同的要求,当审计本身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时,审计发展格局就将发生变革。

  5.2 敏感性因素通过其延伸因素对审计创新的贡献
  (1)通过政治的贡献。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从政治的本质和特征来看,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直接维护经济基础。经济因素作用于政治,通过政治手段对审计创新的促进更具有持久性和相对稳定性,而管理需求尤其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或政府首脑的意志,通过政治对审计的影响则更直接、更经常,直接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审计体制、赋予审计怎样的权力、采取什么样的审计模式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通过法律的贡献。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且服务于该经济基础。社会公众的需求,是法律产生的重要动力,法律环境直接决定着审计存在的形式、活动和发展方向,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规定了审计的地位、审计机关的权力职责、审计的内容等。
  (3)通过科学文化的贡献。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为满足管理需求的变化审计师必须将先进的科学文化运用于审计工作之中以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4)通过审计师自身素质的贡献。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模式的改变等使得相关利益群体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避免被社会淘汰,审计师自身素质随着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提升,并反过来促进审计的创新。

上一篇:探讨我国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