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分析(2)

2014-08-16 01:07
导读:历史成本包括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取得成本是指取得一个新职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招募、选拔、雇用和重置等成本。开发成本是指 培训 一

  历史成本包括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取得成本是指取得一个新职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招募、选拔、雇用和重置等成本。开发成本是指培训一个人使其达到某个职位的预期业务水平或提高其技能而付出的代价,包括定向成本、脱产培训成本和在职培训成本。计量历史成本就得对历史成本的每一构成部分都进行科学计量,准确反映组织在人力资源上的资本投入。 
  (二)重置成本下的计量模型 
  资源重置成本的着重点是职务成本,而不是个人成本。职务重置成本是指用一位能在既定职位上提供同等服务的人,来代替占有该职位的人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职务重置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遣散成本。 
  (三)人力资源会计价值法的计量模型 
  1.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该方法是将一个职工从录用到因退休或死亡停止支付报酬为止预计将支付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只需知道未来工资报酬数额、计算年限和选定折现率后,便可计算出来。 
  2.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由于人力资源素质的不同,企业之间盈利水平会存在差别,因而企业职工的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应乘以一个效率系数。这个系数反映了企业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差异,调整后的工资报酬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价值。效率系数可以用给定期间内某组织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相比计算出的投资报酬率反映。这种模型的优点是在职工工资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假设前提下,能够准确地、动态地反映人力资源产出的价值信息。 
  3.随机报偿价值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一个人对于组织的价值在于他在未来能够为组织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与其未来在组织中所处的职位相联系,而一个人在未来时期处于何种职位是不可能确切判定的,因此,一个人未来为组织提供服务的过程是一个随机报偿过程。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方法计算个体价值相对更准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 
  1.非购入商誉法。该法是将企业过去若干年的累计超过同行业平均收益的部分予以资本化作为商誉的价值,然后再乘以人力资源投资额占企业投资额的比率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将企业的超额利润,按照资本化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源价值。它的计算是基于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而且不必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因此,它不仅具有更大的客观性,也与现行会计惯例较为接近。 
  2.经济价值法。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源价值在于其能够提供未来的收益,因此,将组织未来各期的收益折现,然后按照人力资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例,将组织未来收益中人力资源投资获得的收益部分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注重人力资源数量在整个企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并且可以比较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以使企业有限资金用于最佳决策。 

  参考文献: 
  [1] 陈岩.对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20). 
  [2] 梁丽红.人力资源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8). 
  [3] 杨乐萍.浅谈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J].企业导报,2010,(6). 
  [4] 杨琳.人力资源会计研究[J].当代经济,2009,(15). 
  [5] 闫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综述与评析[J].财会研究,2009,(15).

上一篇:论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