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2)
2014-10-03 01:25
导读:2、国内理论研究提供支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 会计学 者、会计工作者针对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有益的建议和设想,发表了许多有建
2、国内理论研究提供支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
会计学者、会计工作者针对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有益的建议和设想,发表了许多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文章和论文。同时,财政部也已经着手对政府会计改革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开研讨会、请国外专家来做讲座和到国外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了多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和研究。
3、经济
政治改革指明方向。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需要法律制度、组织机构、会计人员和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虽然我国的政府机构设置尚不规范,国家正处于法制化进程中,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修订,可能还不能满足全面彻底地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需要。但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且坚定了推进各方面的改革的决心。随着行政改革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应用权责发生制必将作为一种改革的方向与方法纳入国家改革体系之中。
(二)不利因素分析
1、理论的争论。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具有收付实现制不可比拟的优点。权责发生制将是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的选择。但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产生而带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优劣的争论。收付实现制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能实现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控制,确保各部门的预算支出不超过全部收入。收付实现制提供详细的现金流量信息,在评价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时,现成的现金指标既能提供现实的信息,又使控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权责发生制在某些情况下却并不具备优势。特别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无法避免的人为因素,使得预算也最终成了一种受制于理念的计量结果,因而为调节、粉饰财务状况提供了可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高额的成本。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存在至今,一直存在会计处理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数据处理成本低廉的优点。而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则要在研究开发、制度设计、人员
培训、电算化系统建设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根据有关资料,新西兰审计署估计,在1987-1992年间,该国财务管理改革的总成本是1.6-1.8亿新西兰元,约占同期政府开支的0.1%。另据2002年在昆明召开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研讨会专家的说明,加拿大的改革成本约为616亿加元,澳大利亚估计也有相近的支出。因此,在政府机构和部门中全面推行权责发生制,高额的构建和运作成本也将成为影响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传统的习惯。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在推进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过程中,原有格局被打破,有可能出现部门或个人为了维护其自身局部利益,而对改革采取抵制、反对或拖延执行的行为。另外,从事预算会计工作的人员已经适应原有的处理方法,整体专业知识技能不强,观念还停留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为推进权责发生制而必须进行的教育和培训既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也需要一定长的时间。另外,债务评级机构等政府报表的使用人,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也将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些因素都将制约着改革的进行。三、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思路
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改革是一个
系统工程,应借鉴国际改革经验、吸取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制度的建设还不完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