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应(2)

2014-12-08 01:16
导读:(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 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两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 1.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

  
  (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
  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两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
  1.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会计在组织中的价值。作为组织中的一员,人力资源会计离开了组织就无法衡量其价值,而且,个人价值的总计不一定等于组织的价值。所以,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所计量的应是群体的价值,而非个人的价值。为此,他们提出了用非购入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测定群体价值的方法:非购入商誉法认为企业获得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应一部分或全部看作人力资源的贡献,人力资源的价值就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资本化的结果;经济价值法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将企业未来盈余折现后,按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将盈余现值总额的相应部分资本化的结果。
  2.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个人价值的总和,只有先求出个人的价值,才有可能求得组织的价值,而且企业的许多决策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取得个人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具相关性。该模型常用的方法有未来工资报酬折现调整法和指数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调整法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未来工资支付额的现值×平均效率比率,未来工资支付额现值=∑[Si/(1 r)∧i],平均效率比率:=∑[(i×RFi/REi)÷∑i],以上两式中,Si代表第i年的工资额,RFi为第i年的企业投资报酬率,REi为第i年的本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指数法是根据基期人力资源的价值,按照某一指数,推算以后年度的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应该指出的是。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是相互补充的,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是用于对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如班组、车间等;而个人价值模型则适用于单个员工的价值评价,各有侧重而已。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人力资本会计的实践运用
  
  (一)会计处理 上文分别介绍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内容,其在会计实务中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常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应采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经济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通过公平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人力资源的价格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所以将实际支出成本化的方法不会造成人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另一方面,成:本法数据的获取较为方便。获取的数据也较为客观,能防止经营人员利用处理方法的主观性篡改数据。粉饰报表。而且,尽管成本法未能涵盖全部成本如政府支出等,但其未涵盖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公共产品,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一部分成本均不需支出。换言之。这一部分对企业来说是无成本资源,如同阳光、空气一样。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对此没有反映的必要。所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是人力资源会计账务处理的主流。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也并非一无用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无偿转入人力资源时,若选用成本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成本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差别过大;而采用价值法则更具客观性、真实性,此时的

上一篇:谈社会责任会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