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保全模式创新与会计范式重构(4)
2015-01-06 01:01
导读:前文所述资本保全模式使传统资本保全模式的“重心”产生位移,从外围的总资本价值保全模式转向核心层次的人力资本价值保全和人力资本风险保全。相
前文所述资本保全模式使传统资本保全模式的“重心”产生位移,从外围的总资本价值保全模式转向核心层次的人力资本价值保全和人力资本风险保全。相应地,建立起以新资本保全模式为基础的新会计范式显得必要。这不仅是会计学的历史性选择,也是来自实践的呼唤。尽管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
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但同时也是会计的大好发展机遇。我们认为,新会计范式既要以传统会计范式为基础,又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同时,新会计范式不但要在理论上逻辑严密,而且要在实务中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建立以新资本保全模式为基础的新会计范式可以有以下两种思路。
(一)第一种思路
1.在会计运行系统的起点,即会计确认的环节,将知识经济形态中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积极、有序、稳妥地加以确认,如把对企业收益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力资源、除人力资源外的其他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纳入会计系统进行确认。在扩大确认范围的同时,力求信息的可靠性。
2.在会计计量环节,可采用货币和非货币两类计量属性作为知识经济形态中会计计量的主要工具。因为多元化的社会由五彩缤纷的事物组成,强调独一无二的计量手段,只能使会计陷入困境。非货币计量属性包括实物计量属性和混合计量属性两大类。货币计量属性方面不再强调历史成本是唯一计量属性。除历史成本外,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都可以用来计量。选择上述计量属性时既要符合相关性,又要兼顾可靠性。但从长远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3.在财务报告中增加会计信息尤其是资本保全信息含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状况和经营成果,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好地维护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债权人及相关群体的利益。资本保全信息披露体系结构如下:(1)资本保全信息披露的方式: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表外披露主要是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表内披露主要是指编制通用格式资本保全状况表单独揭示资本保全信息。(2)资本保全信息披露的方法:文字叙述法、表格法、图形法等。(3)资本保全信息披露的类型: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精确性信息与模糊性信息、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总括信息与分部信息等。(4)资本保全信息披露的期限:定期披露和不定期披露(为增强时效性,可通过适时报告系统及时披露)。(5)建立全面、相关、简便的资本保全绩效评价体系:价值指标与风险指标、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总体指标与具体指标等。(6)上述资本保全信息披露应便于审查验证,而且审查验证任务的承担者也要有足够的独立性,以便保证经济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第二种思路
受美国学者M.H.Wallman的彩色模式的启发,我们认为也可采用以会计计量为核心的彩色模式分层次、分门别类地披露会计信息(包括资本保全信息)。因为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模式,即只限于确认会计报表中的事项,而对其他事项不予确认。而我们所不能确认的事项往往又是许多新型公司增长最快和最重要的部分。例如,近几年来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些公司最重要的资本如人力资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却毫无踪迹。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Wallman发表了“财务会计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1996)等系列文章②,提出一个彩色模式。所谓彩色模式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分为5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传统会计报告内容;第二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和可计量性的事项(例如自创商誉);第三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等);第四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风险等);第五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部分知识资本等)。依据彩色模式可以较全面地报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同时,对各层次报告体系可相应披露资本保全信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需要。资本保全信息披露的方式、方法、类型和期限等可参考第一种思路确定,不再赘述。企业根据彩色模式编制财务报告时也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编制其中几个层次的报告,不一定要全部编制这5种报告,以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并增强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