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缺陷与对策(2)
2015-02-02 01:07
导读:1.3 条块分割的制度规范模式忽略了大量有关政府整体的财务信息 早在1951年政府会计建立之初,我国政府会计规范体系就确立了总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
1.3 条块分割的制度规范模式忽略了大量有关政府整体的财务信息
早在1951年政府会计建立之初,我国政府会计规范体系就确立了总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分立设置的制度模式框架,发展至今,形成了现在的相对独立的三个制度分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重点规范的是政府整体的收款与拨付款交易,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点规范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获得财政拨付款与再付款阶段的交易。三个制度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核算各自不同组织类别的交易,按照不同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报告,从而使得整个政府会计无力提供支出周期各阶段的完整信息,在客观上造成了政府财务信息被分裂肢解,漏掉了大量有关政府整体的重要财务信息,致使财政资金一旦通过拨款进入各行政事业单位后,财政部门就无力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其结果,必然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效果,影响财政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并且,这样条块分割的政府会计制度也不适应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政府集中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符合当前实行的打破预算内外资金划分的部门预算制度。另外,与国际上许多国家采用的按经济业务和项目类别设置的“准则规范”模式相比较而言,现行的按组织类别制定的“制度规范”模式又因总是跟不上环境的变化,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一旦出现某个新政策较易造成制度某个方面不再适用,整个制度或许就只有重新制定。
1.4 有着明显缺陷的政府会计报表系统不能提供全面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报表系统主要以财政部等内部使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主要目标的报表系统,其中,总预算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
说明书及其他附表等,其他附表有基本数字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汇总表以及所附会计报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入支出情况说明书等。各类政府会计报表自成体系,相互割裂,几乎互不衔接,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这套报表系统获得关于政府整体的预算执行方面的完整信息。并且,根据这套报表系统,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无法获得完整的政府资产、负债、绩效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其根源就在于现行政府会计报表系统不提供关于政府整体的报表,而根据现行相互割裂的各类报表又无法合并出这类重要报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 对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
正如上文所述,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已经存在诸多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公共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举措。如政府职能转换、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政府绩效评价、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以及收支两条线等。因此,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此项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通过对现有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主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的政府会计系统进行改造,拓展,逐步建立起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反映各级政府的一切财务状况、财务及财政活动的业绩和结果的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首先,只要预算管理制度存在,反映与监督预算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