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整合程度。整合是指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业务领域更广泛、更直接,将企业的业务流向向两端延伸。如生产商直接销售、零部件内制和与原材料供应商联营等。加强整合能够带来竞争优势。
3、学习与溢出。企业价值键活动可以经过学习提高作业效率从而使成本下降。学习的效应在企业刚建立时表现突出,在企业发展非常成熟阶段可能不太明显。学习还存在一个溢出的问题,即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咨询顾问、新闻媒体、供应商等渠道从一个企业流到另一个企业。注意学习的溢出对保持成本优势至关重要。
4、地理位置。由于地理位置几乎对所有价值活动的成本均有影响,所以要求企业在进行厂址的选择、工业布局活动中慎重行事。
5、技术。任何企业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优势的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
[NextPage]
对结构性成本动因而言,并不是程度越高越好,而是存在一个适度问题。单纯扩大规模、范围或采用高新技术、追求产品的多样化,对一个企业而言,在一定的环境下,并非都是好事。例如,整合并非总是带来成本的降低,也可能会造成企业组织弹性的降低,丧失灵活性。又如,技术变革并非总能降低成本。在技术革新迅速、产品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的先行采用者可能因过早行动而面临所引用技术迅速被淘汰,又无力更新技术的窘境。由此可见,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各项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最终可归结为一个“选择”问题:企业应采用何等规模和范围,如何设定目标和总结学习经验,如何选择地理位置和技术等。这种选择能够决定企业的“成本地位”,无疑是企业在经济结构层面的战略选择。
(二)执行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它是在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以后才成立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决策如何运用资源去有效地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执行性成本动因通常包括:
1、生产能力运用模式。生产能力运用模式是指在既定工厂建设规模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采取的措施,如进行技术改造以及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等。它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产量上升时,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少,从而引起单位成本的降低。对于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而言,生产能力运用模式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2、联系。联系是指各项价值链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可分为企业内部联系和垂直联系两类。企业内部各种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遍布整个价值链。垂直联系反映的是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工序。产品设计开发乃至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其宗旨是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它能给企业带来降低成本的重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