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2)
2015-02-12 01:17
导读:再者,会计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控制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再者,会计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控制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处于不对等的控制地位,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尤其在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对称性”和“外部性”,借助于会计控制能够起到约束双方行为,并对未来进行合理运筹的作用。这样不但能规范经营者行为,而且能促使所有者采取一种“约束 激励”的科学控制方式,以调动经营者管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是双元控制主体矛盾的产物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并已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正在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作者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恐怕与双控制主体的形成及其矛盾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大家知道,会计控制实质上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即控制主体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自己的目标、要求、企望传达给被控制者,使之用以规范和指导其行为。比如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质量的控制,人们除了用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约束外,实践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企业作为控制主体的重大作用。特别是我国企业改革以后,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以及运用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增强,实践中出现了所谓“所有者会计”和“经营者会计”等情况。即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进行未来投资决策;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比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中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受托进应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确认收入,不足额提取费用,在职时的过度消费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见,会计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伴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也促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这种情况体现了企业两个控制主体对会计信息需求和利用的差异,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有一定作用。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这样一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客观存在的关系,再加上双方利益上的矛盾甚至对立,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土壤,并弱化了会计控制的作用。
理想化的现代企业双控制主体的控制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其前提必须假设受托经营者是一个“忠诚”的人,他以企业(实际上是所有者)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并满足于由此而实现的“个人价值”。但是必须承认,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着差异和矛盾,我们所期望的控制环境尽管在不断地试图消除这种差异,也有可能使现实接近于理想,但却永远不能等于理想。在这种理智的思考下,我们必须承认企业双控制主体控制目标的差异,并高度重视由此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弱化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一方面所有者为了保证其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必须对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控制,他们希望随时了解每个经营者行为(经营)的细节,取得尽可能详尽、准确和及时的会计信息;而矛盾的另一方是经营者,他们实际上占有和掌握着会计信息资源,也完全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决定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另外经营者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方式和手段当然不会象理想中那么纯正,他们极有可能会利用手中“暂时的控制权”谋求“个人价值最大化”,这时的会计信息就会成为他们手中的得力工具加以利用;粉饰会计报告去迎合所有者的要求,掩盖某些会计信息使其因私欲膨胀而占有资产收益权和在职消费等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不致败露,制造虚假信息而欺骗所有者,等等,由此常常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为利益对立的双方利用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性”是会计控制弱化的根本原因,如果找不到加强企业控制的合理方式,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若化的问题就可能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健康发展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