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规律探析(2)
2015-04-12 01:11
导读: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一,可确定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A公司为取得小轿车而付出的公允代价=70-10 7.85=67.85(万元) 根据公式二,可确定交换损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一,可确定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A公司为取得小轿车而付出的公允代价=70-10 7.85=67.85(万元)
根据公式二,可确定交换损益=换出设备公允价值—换出设备账面价值=70-60=10(万元)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678500
银行存款21500
累计折旧40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1000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换收益100000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一,可确定换入资产设备入账价值=B公司为取得设备而付出的公允代价=60 10 3.3=73.3(万元)
根据公式二,可确定交换损益=换出小轿车公允价值—换出小轿车账面价值=60-64=-4(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733000
累计折旧60000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损失40000
贷:固定资产——小轿车700000
银行存款133000
[例2]承例1,如果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只能按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基础。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三,可确定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A公司为取得小轿车而付出的账面代价=60-10 7.85=57.85(万元)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578500
银行存款21500
累计折旧40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1000000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三,可确定换入资产设备入账价值=B公司为取得设备而付出的账面代价=64 10 3.3=77.3(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773000
累计折旧60000
贷:固定资产——小轿车700000
银行存款13000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