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服从政策、程序、规则和法律法规。为了协调组织的资源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将制定政策、计划和程序,并以此来监督运行并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组织还必须服从由社会通过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因素等所施加的外部控制。内部控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外部限制因素,就会威胁组织的生存。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保证遵循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则。
3、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因为所有的组织都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运作,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取决于能否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制定和设计内部控制必须根据能否保证以最低廉的成本取得高质量的资源(经济性)和防止不必要的多余的工作和浪费(效率)。例如,一个组织能够经济地取得人力资源,但可能因缺乏必要的训练和不合适的生产计划而使得工作效率很低。管理者必须建立政策和程序来提高运作的经济性和效率,并建立运作标准来对行动进行监督。
4、确保信息的质量。除了建立组织的目标并沟通政策、计划和方法外,管理者还需利用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来控制组织的行为。事实上,控制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决策导向的信息受制于内部控制,没有完备的内部控制便不能保证信息的质量。也就是说,管理者需要利用信息来监督和控制组织行为,同时,决策信息系统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也依赖于内部控制系统来确保提供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否则,管理者的决策就有可能给组织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与确保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的正确性的控制相联系。
5、有效保护组织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要求组织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如果资源不可靠、损坏或丢失,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保护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源,一是确保这些资源不被损害和流失,二是要求确保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必要的维护。
在现代社会,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遗失、损坏和失窃也会影响组织的竞争力和运作能力。因此,一个组织的数据库必须防止非授权的接触和使用。
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性财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一个组织行动能力的“放大器”。一个组织的员工队伍代表了组织在培训、技能和知识上的大量投资,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因此,工作环境,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不仅要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培养其对组织的忠诚。
(三)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途径
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错综复杂。但通过系统研究和归纳,我们可得出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途径。
1、适应外部控制环境,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为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内部控制必须谨慎设计以适应环境。
就外部控制环境而言,正如前面所讨论的,组织必须服从于社会通过法律和法规、职业道德规则、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等表现出的一系列要求,尽管管理者不能轻易地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但为使内部控制能有效运行,管理者一定要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来确认和满足组织的外部环境要求。例如,顾客的需求便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外部要求。人们正在寻求通过管理技术如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善整个运行过程这一原理,明确要求内部控制要包括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方法,以满足组织外部要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