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务犯罪之审计剖析(2)
2015-07-20 01:11
导读:(二)两大趋势 1.年轻化、高学历、高层次.近年来,由于人事组织干部制度的改革,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高校领导岗位,他们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富有
(二)两大趋势
1.年轻化、高学历、高层次.近年来,由于人事组织干部制度的改革,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高校领导岗位,他们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富有魄力,成为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但在面对权力及权力所带来的利益诱惑时,却难以把持自己,最终丧失立场。据统计,1998年到2004年5月各高校职务犯罪的犯罪人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趋势,其中,30岁以下的占犯罪人数的13%,30—40岁的约占35%,40—50岁的占32%,50岁以上的约占19%。同时犯罪人的职级和职称层次也越来越高,从科级干部、处级干部乃至校级干部,且多拥有高级职称头衔。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1998年—2000年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局级和处级干部就有30人,其中校级干部比例为10%;正副教授12人,占副高职称以上人员的17%。
2.集体腐败。高校职务犯罪的另一个新趋势是集体腐败,在已查处的高校腐败案中,许多是“窝案”、“窜案”。截至2005年3月,西安市检察院查办的28起高校职务犯罪案中,有21起是集体作案,占到案件的75%,原陕西经贸学院经济犯罪案涉案人员达33人,其中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12人,涉案金额高达600万元,这种集体腐败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历来,高校被称作“小社会”,自成一体,干部任免不可避免地存在裙带关系,师生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交织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关系网的背后是权力的结盟、权力的互补、权力的壁垒,在这种背景下,集体谋划、集体获利、集体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高校职务犯罪之审计剖析
1.内部控制剖析。内部控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所有相应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组织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组织实现管理目标。在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尚处于开端阶段,且多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自发行为。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较晚,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远远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仍带有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由此引发了很多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性漏洞,表现为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分解、制衡机制,这也是引起高校职务犯罪的根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