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史蒂芬·杰夫在其1978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经济后果’的兴起》文章中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决策行为、政府、债权人所产生的影响。”3这个定义的本质在于,会计报告能够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所做出的真实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威廉姆·斯考特(Scotc,WR.)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不论有效证券市场启示如何,会计政策选择能够影响企业价值”这一观念。即从本质上认为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确有影响(matter)。4
经济后果的出现,照斯考特的观点,源于“为何存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问题。扼要地说,它们源自企业签订的契约,特别是管理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假设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影响,企业所运用的特定会计政策及其时间分布和变更的实质,对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来源。实际上,管理人员可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内幕信息的可靠信号披露内幕信息,缓解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斯考特认为,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影响到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甚至会引发政治家们的兴趣。他强调指出,这里的会计政策指的是任何一项会计政策,并非专指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那一些。由于许多重大的会计政策的变更都与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相关,并且经济后果观念与现实情况相符。
总之,ECT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可能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却能够影响企业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
五、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EMH理论认为,既然会计政策选择并不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因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应给企业管理人员留有一定的余地,不必过分限制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提供数个备选方案。
PAT认为,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使得企业的契约成本最小化的整体需求,不是坏事情,准则的统一性不应太强,应保留一定的余地,避免日后重复签约的巨额成本。
ECT认为,由于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所以会出现“第三者干预”现象,并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复杂化了。准则制定机构对这些干预会作出相应反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扩大对自身信息的披露;二是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准则的制定,为他们提供对未来发布的新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发表评论的机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面临困境,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会计理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进行政治上的考虑。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是两方面权衡的结果。
而今,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各方的代表组成,制定过程中多采用充分程序(dueprocess)提供给社会各界发表意见的机会。准则中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不大,多是一项基准处理方法和一项至多两项备选处理方法。
注释: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2。Watts,R.L.,Zimmerman,J.L.,著,黄世忠等译:《实证会计理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6,P21、P273、P284、P310
3。4。Scott,W.R.:EINANCIALACCOUNTINGTHEORY.PrenticeHall,inc.,1997.P187、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