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思考(2)
2016-02-20 01:14
导读:2、健全完善电算化环境下数据级权限与金额级权限的授权分配方案 传统的核算型软件由于仅局限于财务职员操纵软件,从而使得软件权限分配方案非常简
2、健全完善电算化环境下数据级权限与金额级权限的授权分配方案
传统的核算型软件由于仅局限于财务职员操纵软件,从而使得软件权限分配方案非常简单,但随着ERP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几乎所有部分和职员都有可能参与到软件实施中,面对多部分的授权局面,治理型和决策支持型软件均提供了强大的授权方案,按照权限级次不同,我们主要把电算化环境下的软件操纵权分为三个级别,即功能级权限、数据级权限和金额级权限。功能级权限主要用于对操纵员进行功能级权限的分配,比如授权某人具有总账模块“制单”权限,数据级权限用于对操纵员进行字段级和记录级权限的分配,比如授权某人在总账模块仅能编制收款和付款凭证的权限,金额级权限是在数据级权限的基础上,对权限的金额级控制,比如限制某人仅编制单笔金额不超过1万元的凭证。数据级和金额级权限都是对功能级权限的细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落实内控,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单位固然实施了治理型或者决策型软件,但却因没有充分利用好系统提供的强大的权限设置功能而使得系统应有的内控措施没有很好的发挥,大量投资购置的治理系统并没有真正发挥在现代治理中应有的作用,终极导致单位内控的风险增高。所以,本人以为全面把握现代治理软件的操纵,充分利用好系统提供的强大的权限设置方案,构建电算化环境下缜密的内控系统也是目前内控工作改进的重要内容。
3、完善数据操纵治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
操纵治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纵会计软件的职员而制订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纵职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纵方面作了一定的内部控制设计以外,制订并严格操纵治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操纵治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操纵职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治理功能,但其用户治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纵职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治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纵中执行。
(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进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职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进计算等。
(3)预防已输进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进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职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
(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纵记录制度。使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每个会计操纵职员的机号、登录日期及时间、所做的操纵等情况,并经常性查看日志,检查有无异常情况,监视系统操纵。
(5)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要求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立各个电脑操纵岗位,如系统维护员、系统治理员、数据审核、数据复核、会计档案治理员等,明确岗位职责和操纵权限,使每个操纵职员只能在自己的操纵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常顺利的工作,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正确、可靠。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必须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完善电算化环境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一步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进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保证其对单位内部治理与外部信息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