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本钱探讨(2)
2016-05-28 01:08
导读:三、 传统的质量本钱观和现代的质量本钱观 传统的质量本钱观以为当控制本钱(即预防和鉴定本钱)增加时,失败本钱(包括内部和外部)就会减少,也
三、 传统的质量本钱观和现代的质量本钱观
传统的质量本钱观以为当控制本钱(即预防和鉴定本钱)增加时,失败本钱(包括内部和外部)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双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那么,对一个具体的产品的质量而言,肯定存在着一点,在这一点上,在边际上,控制本钱的增加值正好即是失败本钱的减少值,此时,再增加任何控制本钱都会大于失败本钱的减少,这一点通常被称之为“可接受质量水平”。在质量改进到这一点以前,增加控制本钱,减少的次品率会使整个企业关于此产品的质量总本钱降低,但一旦逾越这一点,企业的总质量本钱反而会上升,因此,理性的厂商会把产品的质量控制在“可接受质量水平”。这种质量观实际上是答应企业生产一定数目的次品。但是,传统的质量本钱观忽略了在现代贸易中,企业时时刻刻都处于激烈竞争当中,只有高质量才能使厂商在竞争中占占有力位置。换而言之,传统的质量本钱观可能低估了外部失败本钱。
1980年代新兴起的零缺陷质量本钱观以为:假如企业增加其预防和鉴定本钱并降低失败本钱,则随后预防和鉴定本钱也能得到降低。和传统质量观不同,这种观点以为,最初看起来似乎是控制本钱和失败本钱是此消彼长,可实际情况表明,总质量本钱可以实现永久降低。这种本钱观不答应有次品出现,或者说要求产品的缺陷接近于零,当这样做时,人们发现并没有出现传统质量观以为的控制本钱的上升将使总质量本钱大幅度上升,而是控制本钱一开始要增加,然后就降低,而由于产品的零缺陷,使得失败本钱变为零,总质量本钱也降低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次品率接近于零将极大进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本钱观的出发点正如美国质量控制协会在推荐降低质量本钱战略中所说的那样: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