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2)
2016-05-30 01:04
导读: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影响了对学生职业判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
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影响了对学生职业判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很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职员做出职业判定,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进步。
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在很多院校,采用考核方法还是应试型,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言,这种考核方法难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题目的思考
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方向,要达到社会基本需求,会计电算化应设置以下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会计工具软件、治理信息系统。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和网络的要求,该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包括:内部控制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建模技术、会计软件开发技术(实验)、会计软件网络技术(实验)、财务信息化(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教材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纵。其次选择一套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我系组织老师自编了一本手工会计模拟资料以后就可以用于电算化实践操纵;最后,由老师利用暑假时间深进企业单位或者到企业挂职等形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应设计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在软件演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学生在企业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实训的经验,自己撰写案例,在课堂上公然展示自己的案例并提出解决题目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
培训。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进步实在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职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
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间隔。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步操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练习,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间隔贴近。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实用的会计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作为一个财会部分,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模拟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模拟实际会计岗位进行技能练习,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