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会计在我国贸易银行应用中的思考(2)
2016-05-31 01:02
导读:三、发达国家贸易银行治理会计的典型做法 (一)美国贸易银行治理会计的职能是帮助贸易银行治理层做出发展核心业务的决策 美国贸易银行经营的一个
三、发达国家贸易银行治理会计的典型做法 (一)美国贸易银行治理会计的职能是帮助贸易银行治理层做出发展核心业务的决策 美国贸易银行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凡是竞争力强、利润高的银行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和领域。按照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美国的贸易银行几乎可以从事任何金融性服务。但实践证实,发展最快的贸易银行并不是在所有的领域全面出击的所谓“全能型”银行,而是那些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银行。这就需要有一套强有力的、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业绩评价、为经营治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并进步银行本钱控制能力的治理会计体系。 在美国的贸易银行中,治理会计体系的主要职能是协助银行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客户、产品、业务部分的收进、本钱、效益分析和计算,以帮助治理层科学地做出有关核心产品或业务的扩张、维持、收缩或退出的决策。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纽约银行为例,在其财务会计部中,专门有一个治理会计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定期考核各产品和各部分的收益和本钱支出情况,该部分提供的治理会计信息是纽约银行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与产品的重要依据。除了对核心业务与产品进行深进细致的本钱收益核算外,美国贸易银行中的治理会计部分还要参与经营目标的制定、经营方案的决策、计划预算的编制、预算招待情况分析等经营活动,从而把本钱控制纳进日常治理过程,并使业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以更好地处理内部利益关系。 (二)西方贸易银行治理会计应用的主要特点 1.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全本钱核算体系。西方贸易银行以矩阵式治理架构为基础,将全行分为利润中心和本钱中心,开展以业务流程计量为内容的全本钱核算。简单地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计算不同产品、部分的直接本钱→计算不同产品、部分的间接本钱→按照补偿协议对利润中心之间发生的本钱进行调整→计算客户本钱。[3]在这个体系下,上层治理部分可以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公道评价交叉销售行为,对每个经营机构、每个产品种类、每个治理线条以及每个客户进行本钱核算、本钱预算和本钱控制。 2.
计算机技术与治理会计体系融为一体。在业务电子化集中处理的基础上,西方贸易银行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本钱核算、控制和治理,使上级治理者对机构、部分、产品的本钱和收益情况能够做到事前猜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进步决策的实效性。 3.对银行经营效益进行全面平衡地考察、反映。进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全面提升贸易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多角度的非财务指导开始应用于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利润考核评价体系的结合,成为了西方贸易银行治理会计实务应用的主题。治理会计的触角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范围,而是延伸到了贸易银行的外部环境因素,更加注重为贸易银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服务,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成为了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治理,以保证银行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我国贸易银行推行治理会计的对策建议 国外银行的组织体系、业务发展与国内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银行的具体实施标准,而应注重吸收引进其治理理念和治理原则的精华,因地制宜地推行治理会计新项目。 (一)从理念和企业文化上为实施治理会计打好基础 我国贸易银行在推行治理会计的过程中,过多地带有传统财务会计和本钱会计的痕迹。我们应熟悉到,治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和本钱会计的超越,治理会计能猜测企业远景、参与企业决策、规划企业目标、控制经济过程、科学考核和评价企业内部有关部分的经营业绩。在贸易银行推行治理会计,能进步其猜测、决策水平,改善其经营治理。只有领导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充分熟悉到治理会计在贸易银行的重要作用,才会促使大家自觉学习和运用治理会计的猜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等方法,才能使单独设置治理会计部分、加快治理会计人才队伍培养等题目得以实现。因此,树立正确的治理会计理念是基础所在。 另外,从企业文化上说,企业文化包括三种类型:正式文化、非正式文化和技术文化。治理会计可以通过其技术和方法影响人们的理性分析从而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通过这种技术文化的作用,逐步引导非正式文化,终极形成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正式文化。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治理会计的基础;另一方面,治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我国贸易银行确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包括先进的治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治理制度,以及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作用的用人机制,为治理会计的良性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4] (二)结合我国实际,在组织结构上为实施治理会计提供保障 西方贸易银行大都实行扁平化治理的事业部制,将全行分为利润中心和本钱中心,能够为银行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具体的数据报告。而我国贸易银行主要是总、分、支三级治理机构,只能够提供机构核算的数据信息,很难按照各业务、各产品实施精细考核和业绩评价。各贸易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按业务和产品设立职能部分,对银行业务和产品分条线垂直进行治理,弱化各分支行的业绩评价等,使银行的经营治理向更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为更好地发挥治理会计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贸易银行“一级法人、分级治理”的体制依然是治理体系的主流,我们不能推翻这种分级治理体制,只能顺应潮流,完善治理会计所需信息的搜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治理会计信息与分级治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以治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好地发挥治理会计在我国贸易银行经营治理中的职能。[5] (三)进步数据质量,是实施治理会计的基本条件 从目前我国贸易银行治理会计信息系统来看,提供的会计信息涉及财务方面的多,涉及治理方面的少;从治理方式上看,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本钱治理体系,不能提供科学的本钱信息;从治理过程上看,没有进行很好的事前本钱规划,只重视某一环节或某一特定区域的本钱控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鉴戒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将治理会计功能作为系统需求融进贸易银行正在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工作中,以突破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目前,各大贸易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大集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一方面抽取现有核心账务系统、风险治理系统等系统的交易数据,另一方面将现有各系统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转换加工,将治理会计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加以区别,为更好地推行治理会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 (四)有计划地推行责任会计制度,为实现全面的治理会计制度展垫引路 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治理会计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全行各级经营治理机构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进一步划分为本钱中心、利润中心等不同类型,根据利润中心和本钱中心的基本原则对银行组织结构进行公道安排,建立科学的组织治理体系。在责任中心内部,由于核算范围相对较小,便于本钱资料的回集,也便于经济责任的区分和经营成果的考核,同时,这些相对独立又内部同一的责任中心,也利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从而有利于整个银行系统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机构运行后,再逐步在全行推行,终极在本钱分析和治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治理会计制度。 (五)实施全面本钱治理,为实施治理会计迈好第一步 本钱核算是实施治理会计的第一步,也是实施治理会计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贸易银行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分部分、分产品、分行业、分客户的本钱核算体系,治理会计的实施平台无法搭建起来,更谈不上建立科学的控制与业绩评价体系。贸易银行应在正确定义责任中心的基础上,按照用度核算按责任中心进账的原则实施全面本钱治理。不仅包括直接用度,还应计算分摊后的间接用度;不仅应覆盖营业用度等财务本钱,还应包括资金本钱和风险本钱。在建立本钱核算体系的过程中,不应该将一种本钱治理方法应用于所有的产品和业务,而是应该根据不同金融产品的经营特点和不同治理要求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本钱治理方法,比如作业本钱法,将本钱用度治理与预算、考核紧密结合。 总之,要加强银行本钱核算制度的建设,凭借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多位体的本钱核算平台,进一步依托本钱核算体系,建立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逐步实现我国银行的全面本钱核算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