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因及定位分析(2)
2016-06-21 01:02
导读:(三)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是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动力。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如美国爱默生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日本丰田汽
(三)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是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动力。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如美国爱默生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韩国三星公司等纷纷投资于中国,迫切需要一套对接的会计报表资料。同样,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拥有子公司,而子公司按照所在东道国的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这样,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就面临着如何有效地将中国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口径同一的报表的题目。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客观上要求中国提供与国际基本同一的会计准则,而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跨国公司的这一要求,必须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
(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指资本市场所及的范围从一国扩展到多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放开了资本市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跨国上市、跨国吞并和跨国交易所同盟等。在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跨国上市和跨国吞并企业需要按中国会计制度要求重新编制报表,这就大大增大了交易本钱,使跨国上市和跨国吞并的难度加大。为适应跨国上市和跨国吞并业务的增多,客观上要求中国的会计准则必须适应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并与之协调。
二、中国会计准则定位分析
在学术界公以为国际会计准则偏向于原则导向,美国会计准则偏向于规则导向,而中国会计准则位于这两点所形成的线段之间的某一个合适点上的会计准则应是更好的会计准则。多
数学者以为中国会计准则是基于原则的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其理论依据如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需要中国会计准则选择基于规则导向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转型经济环境。与东欧的休克疗法不同,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变革方式,其基本特点是,逐步消除现有的不适应因素和逐步建立积极的因素,避免休克疗法由于剧烈变革可能带来的震荡。在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下,经济制度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且随市场化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会计准则作为制度层面的东西,在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也呈现出了滞后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例如,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态度的三度改变,就体现了渐进式改革制度的多变性。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更具有稳定性,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具有多变性,因此美国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更能符合我国转型经济的特殊要求。
(二)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中国会计准则偏向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具有较大的进步,会计教育发展很快,高层次的
会计学历教育也有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和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高层次、高素质会计职员仍缺乏,会计职员的知识更新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教育现状,使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力和执行能力都相对较低。在一个发展变化迅速的环境里,我国会计准则只能就基本确定的、较共性的东西做原则性的规定。而对个性的东西则以文件等形式解决,因此,这一点上偏向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
(三)文化环境因素终极决定我国的会计准则应介于原则和规则之间
西方文化决定论以为,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选择,对各种会计现象的熟悉和解释、会计模式的形成以及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等,很大程度上由会计所出的文化环境决定。中国孔子文化传统孕育了中华民族崇尚“克己”、集体主义的观念,尽管这种传统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但集体主义取向的文化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在一个社会中个人主义倾向越强,同一性就越弱;反之,假如社会中个人主义倾向越弱,同一性就越强。在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美国,由民间会计职业组织负责制定较具体的会计准则,而在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国,会计准则由政府主导,处于监管的需要,会计准则既不会太原则也不会太规则。因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应介于原则和规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