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在当前的困难及应对措施(2)
2016-08-12 01:03
导读:当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中如何保证程序的可靠性正是公允价值计量与列报的难点之一,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往往成为治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
当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中如何保证程序的可靠性正是公允价值计量与列报的难点之一,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往往成为治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公允价值在运用中遭遇这种窘境,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公允价值的使用者和公允价值所处的环境造成的。这些环境包括会计准则制度、监管力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及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一些因素。因此,如何保证高素质的会计职员运用公道的程序及时地、不受干扰地获取公允价值信息;如何依靠专家的估计;如何强化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如何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舞弊和操纵的惩罚力度,均是解决公允价值会计可靠性的有力保证。
(四)公允价值会计的可操纵性面临诸多困难
公允价值表现形式较多,在实务中如何选择使用,如何观察同样或类似资产和负债的市价,当没有可观察市价的时候,如何采用估值技术,这些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实务中的可操纵性题目,也即公允价值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题目,这是制约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实务中的操纵性题目具体面临如下困难:首先,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获取渠道是否通畅?获取本钱是否适中?获取信息是否及时?当前,企业主要是通过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如资产评估机构)等获得活跃市场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如何建立与这些部分的联系,这些部分如何强化他们的服务功能,另外这些部分所发布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否滞后于市场信息,这些由于一个不具及时性的公允价值很难具有相关性。其次,采用估值技术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中各种估计参数的取得具有一定的弹性。假如变量的选择不公道,将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公允、不可比。在观察市场价格时,如何考虑以下题目,即结合资产或负债的特征、考虑是否是有序交易、市场参与者是否信息对称和自愿、市场参与者是否是关联方、是否基于脱手价格及排除交易用度等;在计算现值时,如何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和金额进行估计,如何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如何考虑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如资产变现的困难与市场的不完善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财务职员的职业判定和估计,甚至依靠专家的帮助。最后,如何在制度安排上建立会计界与资产评估界的联动机制也面临障碍。一方面利用资产评估机构的智力支持会增加企业的信息处理本钱,导致企业缺乏主动性甚至放弃;另一方面资产评估准则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并不完全一致,如何衔接和公道适度地运用评估价值面临技术困难;再者,如何改善评估执业环境,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通过完善立法减少取信本钱,增大失信损失,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是当前待解决的题目。 二、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应对措施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加强理论研究,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据统计(谢诗芬,2006),我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35项,约占90%,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但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同情,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是谨慎、适度和有条件的。暂不采用不即是永不采用,暂不采用不即是暂不研究。只有理论界先弄清楚了,实务界才有可能跟上。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念体系。同时这次金融危机也反映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还有待深进。由于我们起步较晚,有可鉴戒的国外研究成果,也有这次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冲击经验,我们的进展可以稍快一些,可通过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在此基础上制定逻辑一致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真正趋同,也更有利于指导实务界。
(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在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中,应鼓励优先采用活跃市场中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固然公允价值并不就即是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究竟是最为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来源。所以当前应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如二手房地产交易的房屋咨询、房屋交换等专业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另外还应加快各种金融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和协调,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通过金融价格的逐步市场化,为金融衍生品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条件。解决股权分置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市场的固有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和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约束功能,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创新和国际化进程,有利于资产的顺畅流转和估值水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