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及在我国的构建(2)
2016-11-24 01:08
导读:现代治理会计新的领域在我国还处于先容探索阶段,新领域在我国很少得到应用。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治理会计,由于相关性在我国并没有消失,我国目
现代治理会计新的领域在我国还处于先容探索阶段,新领域在我国很少得到应用。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治理会计,由于相关性在我国并没有消失,我国目前是处于多层次的生产力和多层次的生产关系并存的状态,总体上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性治理会计内容在我国还没有过期,如应用得好,它必当促进我国企业治理水平。一方面,我们对于传统治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应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相对发达的企业,鼓励其尝试使用创新的治理会计技术方法并逐步实现自我创新。
3、中国治理会计的设计与应用,应加大政府指导力度
我国治理会计理沦和实践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专门的治理会计机构,可建议把中国
会计学会的治理会计委员会和中国本钱研究会两个组织合并成一个独立的治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假如成立有困难,也可以在中国会计学会下建立一个治理会计二级分会,来组织、协调、指导我国治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治理会计原则和规范。治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其信息的输出是基于治理上的不同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这一特性决定了治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程度不会也没必要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更没有必要制订同一的治理会计制度规范治理会计信息,但是,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治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治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治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此外,应尽快开展和组织注册治理会计师考试,为培养和造就我国治理会计专门人才、促进治理会计实务向纵深发展起应有的推动作用。
4、中国治理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创新
中国式治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治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对国外理论的翻译先容。如前所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也有治理会计的实践,但很少有人往认真加以总结,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进80年代以后,我们主要是研究西方的治理会计动向,而忽略了对整个治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只有引进,而未对治理会计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联系我国的实际进行中国式研究,中国治理会计研究成果要走向国际,必须在治理会计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特色治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深进企业实地,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分析检验规范研究的有效性,以规范研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加以解释和升华,即经验—规范—经验模式。它弥补了我国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因缺乏经验检验而实践性差的缺陷,也弥补了目前西方受实用主义影响重经验研究而不重规范研究而导致的案例研究难以推广的不足,综合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各自的优点。经验研究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规范研究充分发挥其抽象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特征,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既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也有利于治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口治理会计的中国特色不仅是我国治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也应当引起治理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对这一题目进行了初步考察和粗浅的思考,但是,治理会计的中国特色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内容及表现将会更加丰富,有待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杨艳:会计治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贸易,2008(23).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 孙爱莲:创新会计治理体制,依法治理诚信缺失[J].现代贸易,2008(23).
[3] 吴祥:我国治理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异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