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本钱核算存在的题目及对策(2)
2016-11-26 01:06
导读:(三)本钱核算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公道 在本钱核算的过程中,新成立的机构或部分(本钱核算部分)与原来医院的经济治理部分(即财务部分)基本
(三)本钱核算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公道
在本钱核算的过程中,新成立的机构或部分(本钱核算部分)与原来医院的经济治理部分(即财务部分)基本不发生大的关系,二者之间只是相关数字之间的提供与合作关系。在医院的正常经营中,财务部分无形中充当了一个出纳的角色,医院两个经济治理部分的存在,矛盾自然产生。传统的财务部分固然意识到自己应担当起医院经济治理的重任,但此时经济治理的基础数据、治理思路等已被后起的经济治理部分所把握,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运行机制。于是,在医院的整体经济治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部分之间合作困难的尴尬局面。
三、改善我国医院本钱核算的对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渐推行和深进,医院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本钱核算改革题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有些医院已开始对传统本钱核算方法作了某些改革。在医院的内部核算中,有的应用标准本钱计算,有的应用责任本钱计算或者应用直接本钱计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针对我国卫生经济的实际情况,实现既能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又满足医院经营治理与发展的需要。如何把以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作进一步探索。
(一)积极引进全本钱核算方法,实现全方位治理
全本钱核算这个概念来源于企业治理中的全本钱治理理念。全本钱治理是指企业对各种本钱发生进行全方位考察,实现全过程控制。医院全本钱核算是指包含所有本钱要素的本钱核算,即医院纳进本钱的支出合计。全本钱治理的核心思想是“谁受益,谁承担本钱”。全本钱治理是从本钱的发生过程分析控制本钱,通过分析本钱构成,实行全本钱治理,使各项本钱以谁受益谁承担的方式,按责任本钱分摊到其所对应的本钱对象上。这样不仅改革了过往那种在本钱责任上“大锅饭”式的医院本钱核算制度,实现了责任本钱核算,还将本钱核算的着重点从单纯计算医院总本钱转移到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本钱用度上,以确定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济效果,体现了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制。在这基础上,医院及院内各部分必须要按经营组织形式、本钱用度开支的权力和责任,确定本钱责任层次,建立本钱责任单位,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责任本钱体系。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医院实施本钱核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服务本钱,减轻患者负担,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实现优质、高效、低耗运行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医院应该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全部本钱用度如:工资、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房屋设备折旧费、水电费、办公费,维修费、银行利息等都纳进医院本钱核算范围,实行全本钱核算。要把全本钱核算看作是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需要开展的一种现代化治理方法,广泛宣传,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从思想上接受、认可。建立健全各项全本钱核算的治理规章制度,细化本钱分摊,形成“至上而下”自主进行治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
(二)将本钱核算与本钱目标治理结合起来
传统的医院本钱核算方法重在事后的综合反映,本钱核算时间与本钱形成时间脱节,不能及时揭示本钱差异。随着本钱目标治理的推行,本钱核算的着重点必须从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事中控制上,以充分发挥本钱核算在降低本钱用度和进步经济效益的作用。就具体操纵而言,对医疗本钱、药品本钱、治理用度和服务项目本钱等账户,均按实际采购、加工及相应的人工本钱的标准本钱记账。同时设置“药品价格差异”和“服务项目本钱差异”等账户,用来反映本期药品实际总本钱与实际药品收进的标准总本钱的差异。对于差异账户,借方回集差异的发生额,贷方登记差异的结转额,不利差异记蓝字,有利差异记记红字;月末,将账户借方发生额全部结转到相关“收进”账户的借方,这样可简化核算并正确考核药品、服务提供部分当期工作质量对本钱的影响。 (三)完善医院信息系统中本钱核算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