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探讨(2)
2016-12-24 01:12
导读:(3)增强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 ①提高准则制定人员的代表性。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似乎缺少各类颇富实际经验的各方面技术咨询专家。我们知道
(3)增强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
①提高准则制定人员的代表性。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似乎缺少各类颇富实际经验的各方面技术咨询专家。我们知道,在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中,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来自于会计职业界、企业界、证券交易所、专业研究机构、政府、投资人等各个方面,因而准则的制定有着强大的专家队伍为后盾,这对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相当重要的。
②准则制定机构应拥有独立的资金调配能力。
准则制定机构应拥有独立的预算,在其所控制的资金范围内拥有独立的资金调配能力。这可保证准则制定机构能独立地制定关于准则研究和制定的计划,从而提高准则研究和制定工作的独立性。
③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由准则的非相关利益人(如学术机构的专家)组成监督机构对准则制定过程和准则制定效率进行监督,并对准则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己现象做出最大的抑制。
(4)我国全面有效执行会计准则的市场经济环境亟待完善。由于当前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全面执行具体会计准则的市场基础,即市场各方参与者缺乏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加之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机制的不尽完善,这种政府主导、规则基础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不太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上的,而市场经济要进行下去则必须规范化,因此,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全面执行会计准则的市场经济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独立审计、经理人市场、市场结构以及法律诉讼机制等等。这一环境的完善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产生根本性变革。
(5)创新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我国未来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独立的专家委员会,由其独立制定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不受其它利益集团的影响,其资金运作可以采用与各方利益相关者隔离的“基金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者对专家委员会的影响。同时成立人员构成具有多层次性和广泛性的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向专家委员会提供有关会计准则立项和工作进程的建议以及表述自身所代表利益集团的意见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梁爽.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评价和反思[J].财务与会计,2003,(6).
[2]@王东青,罗新星.税务与经济,2005,(2).
[3]@李蕾.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现实选择[J].财会月刊.2003,(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