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2)
2017-04-25 01:08
导读: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对环境成本可分类如下:(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主要包括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
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对环境成本可分类如下:(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主要包括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环境污染大的材料替代、节能设施的运行等成本。(2)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环保设备的购置、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成本。(3)企业对销售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回收顾客使用后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废品、包装等所发生的成本。(4)企业有关环保的开发成本。如环保产品的设计,对生产工艺、材料采购路线和工厂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5)有助于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全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支出的成本。包括企业周边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域环境活动的赞助、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广告等支出。(6)其他环保支出。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生产活动造成对土壤污染、自然破坏的修复成本及支付的公害诉讼赔偿金、罚金等。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并从以下几方面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1、根据有关法规制定企业中长期环境目标,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尽量回避、减少扩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成本;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
2、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对企业各生产环节环境的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特别对排出的废弃物进行“把关”,尽量做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损失或罚款成本。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控制环境治理成本。这是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如果处理得当,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效率;反之则会提高处理成本。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变废为宝”。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寻找效益,达到综合整治。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从生产的废水中提取制成“液肥”,把制污路线改成生态路线,在集团内形成了增值和生态循环。即将小麦加工成味精、面粉;生产的废料和麦麸等加工成优质肥料和饲料;把饲料和小麦等的秸秆用于养牛;开发牛肉、牛奶产品,把牛皮加工成皮革制品。这种“变废为宝”做法,不但治理了污染,而且增加了效益,值得借鉴。
(2)“以废治废”,即利用不同企业产生污染物的不同性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如常州第一热电厂和附近的常州东南印染厂,由市环保局牵线搭桥,利用印染厂的碱性污水进行热电厂烟囱脱硫的方案,使两厂的环境成本都得到降低,产生了“双赢”的效果。
(3)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如浙江绍兴纺织印染带来的污染相当严重,倡议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排污处理工程,1998年底全县排污网建成,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企业也只需交纳一定的费用,比原来的排污费少得多。这种集中排污治理方法对于小企业密集的区域较为适合。
4、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创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主动性支出(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支出等)、被动性支出(排污费、罚款、赔偿金等)、已发生的支出和将来发生的支出,将它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管理费用等)的组成部分,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增加针对环境因子的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能源的使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环境质量,为使企业同时产生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果,采用一定方式建立能源成本控制系统很有必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意味着企业将会再产生一定的清理成本,但废弃物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再利用的价值,因此对废弃物处理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包装物是否可以回收利用、是否可分解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也可建立一个成本控制系统;污染治理涉及较多支出,应该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内部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的建立可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