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外在动因及其发展困境(2)
2017-08-04 01:39
导读:在柬埔寨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过程中,外国及多个国际机构都参与并资助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会计准则实施、监督的工作,其中法国、亚洲开发银行、世
在柬埔寨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过程中,外国及多个国际机构都参与并资助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会计准则实施、监督的工作,其中法国、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作用最大。它们不仅就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监督提交方案和计划提供资金援助,还对援助的内容进行了划分。如亚洲开发银行的援助重点在于证券市场规则制定、会计市场培育等,公共部门会计则并非援助重点。②
(一)制定会计准则的外在动因
从上述对柬埔寨的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中不难发现,柬埔寨制定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准则,更多是来自于国际资本的要求,而非出于适应本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种需求就变得更加强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对各个国家的准则与法令的国际化程度进行观察并报告。如此关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日本静冈大学副教授Chikako Ozu在对法国向法语系国家进行会计技术输出的研究(1998年)中指出,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进行会计技术输出,除了履行作为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帮助义务外,更在于其对新兴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未来可能的市场的兴趣。具体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债权人的相关利益。发达国家通过亚洲银行、世界银行等向发展中国家发放贷款。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贷款,从债权人的角度来说,都需要得到与债务人财务状况相关的信息。而反过来,这些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的机构,可以藉其债权人的地位,参与到债务国的各种政策制定中,从而实现预期得到的控制。1991年柬埔寨与亚洲开发银行(ADB)重建关系后,从1992年到1998年,ADB批准了对柬10笔贷款共2.87亿美元。同时,ADB核准了54项技术援助捐赠共0.422亿美元。部分技术援助如上所述是与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与监督有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外部成本内部化。执行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对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国资本来说,是节约了执行和监督的成本。本来应由外来资本承担的进入成本,由于规则与外部趋同,实现了交易成本的内部化。
3.未来的会计市场。由于柬埔寨是一个经济刚刚恢复的国家,本国缺乏必要的会计人才。该国的会计市场中从会计人员
培训到审计,都有发展的空间。目前,在柬埔寨,所有的注册会计师持有的都是国外的会计资格,至2007年,柬埔寨包括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内注册在案的只有15家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市场空白使得连韩国一家名为“Woori”的会计公司在2007年也抢滩柬埔寨市场,要分一杯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市场的开拓。2007年9月,柬埔寨政府宣布将于2009年成立证券市场,会计市场的前景更得到外界的重视。
(二)外生会计准则的实施困境与两难选择
1.外生会计准则的实施困境。
(1)会计准则实施法律环境的缺失。2002年5月,柬埔寨国民议会通过了它的会计法(Law on Corporate Accounts, Their Audit and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在会计法中,对不遵守会计准则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罚款、监禁的处罚。但是,会计法却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个机构或哪个部门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没有监督,处罚便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会计法颁布之后,还没有一个因违反会计准则而受处罚的案例发生。
(2)会计准则没有相应的应用指南。从2003年颁布会计准则至今,柬埔寨没有出具任何相应的应用指南,因而对于会计准则的理解难以统一。不同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有不同的理解,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也有不同的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财务报告反映的数据缺乏可比性,也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人编制不同的财务报告。在一些外资企业,分别按IFRS和柬埔寨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以满足不同股东或债权人的需要。一个企业存在两套不同的账簿,既不利于监管的需要,也同样不利于管理者的管理。对一个企业而言,法定的财务报表只能有一套,而不应存在多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