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内部控制(2)
2017-08-05 04:52
导读: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正是由于虚拟的网络的开放的环境,给会计电算化工作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正是由于虚拟的网络的开放的环境,给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第一,很难避免非法侵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第二,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愈加普遍,可以想象在不久后企业的全部原始凭证都将成为数字格式,这加强了企业对网上公证机构的依赖。但直到目前相应的技术和法规还远没有达到完善,这也给系统的内部控制造成困难。
第三,内部稽核难度加大。若要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企业可能会担心相关内部资料暴露于外,影响其竞争能力;而且稽核必须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会计师必须培训具备复杂电脑资料处理能力,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此外,稽核将大幅增加查核所需的时间与成本。
第四,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物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需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第五,是在任何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中都会存在的问题:由于数据处理的潜在性,数据输入后,在计算机内部以各种指定程序进行加工处理,频率高、速度快、系统文件不可读,而且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制约关系已不复存在。职能环节之间的分工界线也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消失。系统运行中如果程序发生错误,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消除或篡改,那将造成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严重的损失。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完善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控制
网络技术的运用和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的一系列缺陷,使得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方面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技术性也更强,它必须具有更高级更完备的控制方法、控制制度和准则。因此,完善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控制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目标的层次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内控制度。使得查错防弊及时准确、财产安全完整、业务活动健康运行、风险控制系统有效、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信息及时有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管理效率真实高效、国家法规贯彻执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完善升华,为进行电算化质量控制奠定制度基础。
第二,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制度。它可以主要通过审计人员对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三方面的控制及其控制标准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和评价来实现。可采取专用子系统模块程序,以子系统形式直接调用会计系统有关数据进行检索、查询和审核等形式。除此之外,还可对电算化系统的人员组织、工作环境、文件资料保管等进行审 计。以便指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同时处置舞弊行为。促使被审单位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中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保证其完善性和有效执行度,为真正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第三,控制与操作分离,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目前,电算化系统下内部牵制没有手工系统完善。而且,手工系统下的多方牵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牵制方法,只是通过多人的重复劳动实现牵制。因此这种传统的牵制手段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必须找到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实时高效的特点的方法。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电算化系统内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便进行深入调查。这样明确了岗位的划分,实现了有效牵制,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