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核(2)
2017-08-07 06:47
导读:追溯调整法包括计算累积影响数、调账、调表及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四个方面。调账主要编制调整分录,在应付税款法下不涉及“递延税款”账户的调整,而
追溯调整法包括计算累积影响数、调账、调表及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四个方面。调账主要编制调整分录,在应付税款法下不涉及“递延税款”账户的调整,而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则须对“递延税款”账户进行调整。同时,对涉及到损益类账户调整时,须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代替。因损益类账户是虚账户,年末时均须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结转后无余额。如在调整分录中仍用损益类账户,则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会与本年度的损益相混淆。损益类账户年末时须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本年利润”账户又须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故在调整分录中,损益类账户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代替。
当累积影响数为正数时,即按新政策核算的税前税后收益大于按旧政策核算的税前税后收益时,追溯调整为调增,其分录模式为:
A、借:有关资产账户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代替有关收入、费用等损益类账户)
B、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代替“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这一损益类账户)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还须做
C、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代替“所得税”这一损益类账户)
贷:递延税款
反之,当累积影响数为负数时,分录模式与上面相反。
追溯调整法下调整报表项目并非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也非调整以前年度的报表项目,而是调整本年度的年度报表项目,例如,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3月份,则3月份的月报、第一季度的季报和当年中报均不须调整,而只须调整当年的年报。调整报表时只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关项目,对现金流量表不作调整,类似于会计政策变更不影响过去的税收利润,会计政策变更不影响过去的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调整资产负债表时,调整的是有关资产项目和保留盈余的年初余额,即累积影响数,其有有关资产项目和保留盈余的调整方向相同,同时调增或同时调减。
在调整利润表时,仅调整有关项目的上年数,即政策变更对上年损益影响的发生额,因损益类账户为虚账户,不能滚动累积,故高速的不是累积影响数。在调整利润表时,如同编制合并报表的抵销,调整有关收入或费用项目后,须进一步调整有关利润项目和所得税费用,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再调整净利润、可供股东分配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等。这可称为滚动调整。
5.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因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或理由不同而不同。
会计政策如果是因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变更,且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则按其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如果法律法规中未规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则按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会计政策如果是因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变更,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采用追溯调整法须计算出累积影响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时,则采用未来适用法。
由此可见,在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中,追溯调整法是首选方法,未来适用法是备选方法,相当于球队中的替补队员。追溯调整法是秋后算账,未来适用法是既往不咎,无为而治。追溯调整法虽然较复杂,但由于现在和将来的会计核算均采用新会计政策进行,对过去采用旧会计政策核算的会计信息按新政策进行了调整,因而较好地遵循了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而未来适用法虽然较简便,但由于过去的业务按旧会计政策核算,现在和将来的业务按新会计政策核算,明显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违背了会计核算的一贯性,使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打折扣。相对而言,追溯调整法利大于弊,未来适用法弊大于利。因此,未来适用法较少采用,只在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时才采用,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