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法务会计的研究评述(2)

2017-08-08 05:17
导读:三、法务会计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关于法务会计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研究,在我国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并且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法务会计
 三、法务会计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关于法务会计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研究,在我国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并且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法务会计的专业素质他们的共同点有:王保平等(2001)、李若山(2000)提出包括  (1)会计、审计知识;  (2)辨别舞弊知识;  (3)法律证据知识;  (4)心理动机感悟;  (5)调查的精神状态和以及职业批判怀疑精神;  (6)谈判沟通技巧;  (7)信息技术运用。  谭立(2005)认为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包括:  (1)应变及创新能力;  (2)计算机知识。  罗敏(2004)则认为法务会计的专业素质有三点:  (1)精通会计,熟悉相关法律;  (2)具有严格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独立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关于法务会计职业道德有:  李若山(2000)认为包括  (1)会计原则;  (2)合理职业谨慎;  (3)计划监督意识;  (4)足够相关证据;  (5)专业胜任能力;  (6)客户信息保密;  (7)或有收费;  (8)其他行为准则。  王保平等(2001)认为包括:  (1)独立、客观公正;  (2)合理职业谨慎;  (3)计划监督意识;  (4)足够相关证据。  谭立(2005)则认为有:  (1)专业胜任能力;  (2)合理职业谨慎;  (3)独立、客观公正;  (4)保守秘密;  (5)勤奋敬业;  (6)正当职业。  综合上述意见,笔者认为法务会计职业道德应归纳为:  (1)合理职业谨慎;  (2)计划监督意识;  (3)保守秘密;  (4)勤奋敬业;  (5)正当职业。  四、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学科建设  关于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学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6年,并且观点趋于一致。秦颐(2006)、黄丽萍(2006)、杨春风、陈筱彦(2006)、杨春风、朱建峰(2006)、付巧云等(2006)、韩毅(2006)都开始讨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问题。他们大概讨论了3个问题:  (1)从现代市场经济、现代会计、现代审计等功能存在的缺陷以及法律实践的要求论述培养我国法务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2)从我国教育观念方面、教育机制方面和法律本身来论述制约我国法务会计学教育的主要因素;  (3)论述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从笔者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关于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问题是这几年开始受到关注,且主要集中在2006年,说明我们开始了解到社会对法务会计人员需求的迫切性与紧迫性。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扩展,会计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法务会计人员来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时可以增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五、今后的研究方向  由于我国对法务会计研究起步较晚,所以有一些领域还有待与我们去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包括:  (1)法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构建目前对法务会计还只是对法务会计理论结构各个要素进行零散的研究,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法务会计的理论结构的整体框架;  (2)法务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建设,如法务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建设的必要性、法务会计的具体准则等;  (3)高校法务会计课程的开设,目前在实践中只有中国政法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设立了法务会计专业,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研究在高校是否普遍设立法务会计专业和法务会计课程,应具体开设哪些科目。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敬峰。法务会计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3,(5)。  [2]张春梅。法务会计———21世纪中国的热门职业[J].职大学报,2005,(3)。  [3]谭立。法务会计报告探析[J].会计之友,2005,(12)。  [4]张苏彤。论法务会计的目标、假设与对象[J].会计之友,2006,(1)。  [5]王保平,陈红英。论我国现阶段法务会计框架的构建[J].财经科学,2001,(11)。  [6]戴德明。法务会计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7]田霞。法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关系[J].四川会计,2003,(1)。
上一篇:网络时代会计的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