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科学:21世纪发展观念的更新(2)
2017-08-08 06:47
导读:五、发展道路:会计科学的科学化、国家化和国际化 同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模式的基本目标相一致,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应当紧密结合中
五、发展道路:会计科学的科学化、国家化和国际化 同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模式的基本目标相一致,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应当紧密结合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化为基础,以国家化为起点,以国际化为方向。 首先,会计科学的科学化是客观要求。这里的“科学化”内涵为:一是会计科学学科体系内部结构合理化;二是各具体会计学科的理论系统化;三是会计方法系统化,即指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程序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和处理,有合适的标准对其有效性做出判断;四是会计操作手段化,即达到人工系统和系统的有机结合,且会计换作技术工具标准化;五是会计管理体制定位化,即指会计管理模式和会计人员的身份能够正确合理地定位;六是会计法规体系配套化,即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会计法规体系;七是会计体系完善化。 其次,会计科学的国家化是现实选择。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应当具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这是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结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决定了会计法规体系的多层级结构;特殊的所有制构成决定了会计管理体制上的多模式结构;多头管理的会计
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多层级结构;经济发展的特殊进程决定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方式结构,即实行内部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经过近20年的发展,会计科学已经呈现出会计信息社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会计服务市场化、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会计监督社会化、会计工作规范化和会计规范配套化等基本趋向。 最后,会计科学防国际化是趋势。由于近年来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国家和经济组织之间的程遇范围更加广泛,全球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它在要求中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同时,也对中国会计走出国门和走向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制约中国会计科学国际化的因素很多,但通过“靠拢——协调——接轨”的程式来缩短中国与国际会计科学的差距是一种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会计科学国际化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是在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和研究方法上应当向国际化靠拢;二是在会计方法体系上,应当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外和对内服务的任务;三是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及运作程序的标准上,应当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接近;四是在会计监督体系上,应当逐渐加大社会计监督的范围与力度;五是在会计教育的层次、内容、体系与结构上,应当尽快地走出当前的发展误区,采取有力的措施,优化会计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