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2)

2017-08-09 02:19
导读: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可靠性的涵义。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特征。我们认为,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可靠性的涵义。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特征。我们认为,应该把如实反映和可证实性同时作为可靠性的标志。  (1)如实反映。 如实反映是指信息应当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保持一致或吻合,会计信息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会计信息反映经济事项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会计信息应当恰当地反映所表达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是其表面形式。各种会计都是经济实质的近似反映,在某种情况下,某一方法可能会优于其他方法,更接近于反映经济实质,但这种比较在现实中是很难进行的。如实反映要求会计人员选择适当的会计方法,如果会计方法不当,无论会计人员如何审慎运用,所得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靠的。如实反映旨在减少会计方法选择的偏差,使会计信息更能恰当地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具有可靠性。我们强调如实反映比可证实性更重要,如实反映是第一位的,可证实性是第二位的。适当的方法是前提,恰当的运用是条件,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得出可靠的会计信息,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2)可证实性。 可证实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可证实性能确保会计人员无偏差地使用其所选择的方法,不论该方法是否恰当,只要会计人员使用得当,未掺杂个人偏见,会计信息就符合可证实性的要求。可证实性旨在减少会计人员的偏差,而不涉及会计方法是否恰当,可证实性的实现要求有确定的会计方法和无偏见的会计人员。  2.可靠性的相对性。会计是以特定的会计符号表示具体的经济事项。符号与事项一致的会计信息具备可靠性,但由于会计中的各项估计和限制,会计符号很难与经济事项保持绝对一致,两者的差异导致了会计信息对可靠性的偏离。例如,存货计价方法事先假定了实物流与资金流的关系,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很难判断哪一种方法的信息更可靠。在不同国家,相同的经济事项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讨论何者更可靠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能从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来判断其可靠性。正是会计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相对性。  3.可靠性与客观性、中立性。一般认为,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根据会计凭证能够得到证实的信息就一定是客观的。但由于会计方法选择、会计职业判断等因素,会计数字从形式上虽然可以精确到元、角、分,但其客观程度却是相对的,我们也只能从会计方法的使用过程去判断其客观性,而无法从会计方法的结果来判断,所以,必须审慎地看待这种客观性。具备可靠性的会计信息总是客观的,而客观的信息却未必是可靠的。  中立性是指在制定或实施会计准则时,应当关心所产生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能使新规则对特定利益者产生。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不能为了达到想要的结果或为了特定行为的发生,而歪曲会计信息或选用不恰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对于准则制定机构来说,也不能为了某一结果的发生而制定准则,所制定的准则也不于追求特定的经济或目的。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  1.二者的关系。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共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较好,但相关性较差。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使可靠性失去存在的意义。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它们的排列孰先孰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是牺牲相关性还是牺牲可靠性?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2.现实的观点。我国会计改革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应当大力巩固会计改革的已有成果,而不宜急切地全面改变现有财务报告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主要不是依据会计信息的情况下,或者说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并不很高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更为突出,多年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总是困扰着各方信息使用者。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应以提高可靠性为主,这与美国在信息可靠性问题大体解决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相关性有很大不同。
上一篇:论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纳税筹划 下一篇:烟叶生产扶持在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