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模式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2)
2017-08-09 05:01
导读:2、内部监控的公司治理模式则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日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股东相对集中、稳定,商业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证券市场的相对规模较小
2、内部监控的公司治理模式则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日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股东相对集中、稳定,商业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证券市场的相对规模较小,公众持股公司少,公司最大股东一般是金融公司、创业家族、保险公司和银行等一些组织,股本集中度高,尤其是银行,是公司资本(股本和长期债权)的主要供应者。该种模式公司治理的会计模式应该是:由于资本来源比较集中,所有者可以随时通过对经营者业绩的了解采取有效的措施,即采用“用手投票”的方式决定经理人员的去留,这样会计就要以随时提供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为目标,以此作为所有者“用手投票”的依据,因而在这种治理为主的公司中,反映受托责任就成为会计的基本目标。
总的来说,两种模式各有所长,都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然而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惟一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基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基本共识在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环境中贯彻时会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上述两种模式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和比较,有助于我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全面认识,有助于选择或建造更为合理适用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
三、我国公司治理中会计模式的选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这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性原则。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不完善,股权高度集中,资本市场对经营者的约束不强,所以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既不同于英美持股人主导型,也与德日式的银行主导型有差别,因此会计模式的选择就有其特殊性。从会计目标来看,由于我国没有发达而完善的证券市场、兼并市场和经理市场,股权结构不合理,利用股票市场无法对经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我国公司会计目标应当主要从监督、管理和控制的角度来界定,以促进对经理人员监控和激励的效率。从会计管理体制来说,我国公司利益主体相对集中一些,但社会性质决定了公司的利益主体又趋于社会化,从而在会计规则的制定上,应当以政府为主,并吸收多方利益相关者参加。在会计规范形式上,以严格的会计准则为主,尤其是具体准则,减小准则的灵活性。从会计信息披露看,信息披露应当全面、详细和及时,并且加强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使得管理和管制主体能充分规范与指导被控制者。从会计监督体系看,由于经理人员掌握了国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所有者的缺位又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必须依靠外部注册会计师审查来保证,因此,需要建立一支规模大、素质高、自律机制完善的职业会计师队伍。
会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相互的借鉴和不断创新,我国会计模式的选择更需要吸收各国模式的精华,只有这样,才会促进理论与实践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