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会计产权界定与市场化(3)
2017-08-12 05:37
导读:(二)会计信息质量的显著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⑾的提高唯有两途: 1、监督政策; 2、激励机制。现实的情况更偏重监督而轻激励,一条腿走路,走不快。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显著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⑾的提高唯有两途: 1、监督政策; 2、激励机制。现实的情况更偏重监督而轻激励,一条腿走路,走不快。 作为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企业保证领先卢质量的动务主要来自证券监管机构、准则制定机构、审计部门股东及财务师的监督,消费者的要求主要通过对上述监督机构的反馈再由这些机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生产决策施加得以体现这样的模式存在两弊端: 1、消费者的要求可能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受到双重扭曲。监督机构的与企业的扭曲,这种扭同甘共苦往往来自各方目标体系的差异; 2、企业没有获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的市场激励。消费者与会计服务公司的直接对话,使得消费者的需求被扭曲的程度达致最小;同时,会计服务公司将会因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从市场得到回报,这样就在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此外,会计生产职能从企业的内部职能中独立出来由其他市场主体执行,这也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中立性,这亦有助于信息质量的改告。
(三)证券监管机构、准则制定机构、学术界及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会计信息的生产职能由企业的内部职能分离出去以后,除非会计服务公司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是企业造成的(例如企业对前者隐瞒重大事项),否则责任应由前者承担。这样,证券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监督部门面对的将不再是数目宠大的上市公司,而是有限的会计服务公司,这将大大减轻其工作强度,并可以执行更有效的监督,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也更加迅捷与完整。 相比证管机构而言,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角色转变应该大得多。后者的工作重点将不再仅是规范一套最低标准的会计信息,而是扩展到对所有可能听会计加以定义或称标准化。会计服务公司(在最低标准的会计信息以外)可以通过对这些标准的会计方法进行各种组合推出自己的信息产品。这也就意味着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关注的不再是会计报表的整体可比性(最低标准的会计信息除外),而是各会计方法的可比性。准则制定机构工作重点的转变,也将促成会计选择研究重点的转变,学术界将由对各种会计方法高下的争论⒀,转而着意于会计方法的创新。应该建立会计方法创新的专利注册制度,激励创新,保护会计研究者的利益。 此外,此举对企业的经营者亦将产生有利的激励。Holmstrom(1997)认为,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但是效果(Payoff)应是大家可以共同观察的,否则双方就无法缔结合同,但问题在于以什么作为效果的衡量标准。本来以利润为代表的会计信息是较有用的标准,但是其有用性受到其易操纵性的削弱。一旦会计信息的生产不再由代理人控制,其独立性交大大增强,这将在两个方面产生影响: 1、会计信息作为代理人努力程度的计量标准的地位将得到加强,代理成本下降; 2、在失去操纵利润这一选择后,为获得更高的报酬,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经营者惟有努力工作之一途,会计选择上的机会主义后门基本上关闭了。
股东的会计信息产权收益与成本负担趋于合理 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以后,股东可以通过委托其他的市场主体来经营会计信息,从而实现收益;然后,各股东根据所占的企业净权益比例对这笔收益进行分享。这样,会计信息作为股东共同拥有的一项经济资源,其收益的分配实现了公司。 另一方面,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多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更多地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个人偏好,也就是说不同的股东为了相同的会计信息可能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同时他们的预算约束也大相径庭。现行的一律提供一种标准信息产品的做法无疑没有照顾到这种不同的偏好与预算约束。一旦会计信息生产实现市场化以后,接踵而来的必然是信息供给的市场化。会计信息的供给不再以公共产品而是以私人产品的形式提供,这样的结果是: 1、会计信息的消费者(包括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可以作出的选择包括: (1)不消费会计信息,这时每个股东可以在保证按股份获得信息资源收益的同时,不再为自己以外的消费者(包括其他股东)承担成本; (2)仅消费最低标准的信息; (3)消费最低标准以外的信息,这时消费者需要为自己的额外需求付出额外的成本; 2、由于是有偿使用,人们会比以前更加认真的选择和使用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