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会计理念(2)
2017-08-18 06:49
导读:关于确认问题,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解决的是确认问题。其中关键是资产、负债、收入、费
关于确认问题,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解决的是确认问题。其中关键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四个要素,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分别体现为资产与负债、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对于会计要素,只有同时满足相关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够予以确认并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符合相关要素定义,但不符合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不能予以确认并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关于计量问题,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帐并列报表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基本准则主要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这几种会计计量属性有其内在联系,基础是历史成本,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后四种计量属性都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重在反映资产、负债的相前价值,但又不能全部统一采用公允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
确认、认量是会计处理的核心,直接影响会计结果。如延期收款付款合同。原会计政策下,延期付款条件下的承包工程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收入按照合同或保函约定的收款时间及金额逐期确认收入。新会计准则改变了收入确认的时点,变更为按照工程进度和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又如债务豁免。按原会计准则,债务人以低于债务帐面价值的现金清偿的,将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对利润没有影响。但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再如股权投资差额,新会计准则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不再需要对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从而提高相关企业的净利润。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会计准则对
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提出较高要求
目前,会计准则的理念与财务管理的理念有融合的趋势。财务管理的重点和目标是进行财务决策,而财务决策的前提是计算和评估企业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都是关于价值的确认和计量,新会计准则从决策有用的观点出发,更好地考虑了和财务管理的融合。新会计准则与财务学、
金融学、管理学以及信息和网络技术等紧密结合,若干具体准则如金融工具、租赁等准则,涉及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现值等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精算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特别是对金融企业,对于某些资产占用形式主要为金融性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在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可能大幅波动。因此,此类公司为了稳定经营业绩,会大量使用股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产品来管理风险,由此又导致对金融期货产品的需求增加。
(二)新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最终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反映,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是企业的法定责任,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基础环节。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提升企业市场形象与诚信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基本要求,满足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公允,能够有效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有义务对外披露财务服务的企业至少必须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