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3)
2017-08-23 06:20
导读:(二)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任何一项改革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大都经历了小范围试点,或者是外部环境的逐步试点或者是改革内容的逐渐演
(二)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任何一项改革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大都经历了小范围试点,或者是外部环境的逐步试点或者是改革内容的逐渐演进。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政府预算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都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换,可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分步骤地开展。具体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先由目前的收付实现制过渡为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对某些会计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二是待条件成熟时,再由修正的收付实现制逐步扩展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即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对某些会计事项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在第一步的改革中,主要的改革措施为确认期内已发生,但预计今后期间才会实际收付现金的交易和事项,以明确其权利和责任。对这类有明确期间的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如应付转移款、应付借款、利息费用、政府员工养老金等,按权责发生制加以确认。鉴于这类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矛盾较为突出,故作为改革的首选对象。通过第一步的实施,可以实现对部分应计项目的计量与确认,相对而言,更真实地反映了财务状况,未来的现金需求和筹资需求也得以明确,也部分考虑了未来偿债能力,确认了政府及其机构所有的负债和承诺。这样的步骤既能弥补现今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对当前财政相关改革的不适应性,又有利于为后续改革打下基础。
(三)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制度将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将权责发生制运用到政府财务报告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财务报告制度,将是大势所趋。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需要设计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准则,并正确设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比较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预决算情况的信息、国有资产方面的信息、
社会保障基金方面的信息等,以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国外政府财务报告需要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批准方可正式递交国会和向公众披露。因此,我们也应建立与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相配套的审计监督制度。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四)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
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是改革的最高层次。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政府财政管理改革服务的,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预算是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西兰等国家开始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将其作为提高政府部门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和加强政府受托责任的重要方法。很多国家认为,这一转变为提高政府财政效率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和更有效的激励。我国目前虽然尚不具备这一改革的条件,但是今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财政管理水平要求的提高,也将向着这一改革方向前进。我们要在建立政府会计和向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转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提供完善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以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实行。
参考文献:
1、楼继伟,张弘力,李萍.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陈工孟,邓德强,周齐武.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可行性的问卷调查研究[J].会计研究,2005(5).
3、财政部预算司.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