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伦理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2)
2017-08-25 05:03
导读:二、会计道德基本原则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
二、会计道德基本原则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在
伦理学规范体系中,道德基本原则总是处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规范体系的总纲和精髓。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与一切利己主义相对立的集体主义原则,它从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这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要求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原则划清了界限。这一原则贯穿于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始终。社会主义会计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充分体现集体主义这一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精神,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要体现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使之成为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和进行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要使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基本原则为:为人民理财原则和廉洁奉公原则。他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衡量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也是他们在职业生活申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们作为统一体,贯穿于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发展过程的始终。可以说,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会计道德规范、会计道德范畴的统帅,它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会计道德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从根本上指导着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同行之间、个人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人民理财和廉洁奉公原则”的主要内容为:
(一)为人民理财的含义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人民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为人民理财就是为劳动群众服务,为大多数人服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由于社会财富被剥削阶级所分割,广大劳动群众尽管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却不是拥有者。因此,会计工作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均不可能为全体人民服务,而只能为剥削阶级集团服务,在那时,为人民理财不可能成为他们的道德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劳动群众成为社会主义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从而彻底消灭了社会财富创造者不拥有社会财富的不合理现象,这就为为人民理财的原则提供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为人民理财原则的确定,正是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在会计道德观念上的集中反映。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有: 1.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要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决不做明知对人民有害的事情。因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整体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把满足整体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凡是有悖于整体利益的事情,不仅自己不能做,也要反对他人去做。 2.为人民理财,就是要求处理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人民利益有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别。在会计工作中,不能单纯满足人民的眼前利益而不顾人民的长远利益,也不能因为强调人民的长远利益而忽视人民的眼前利益。为人民理财原则要求做到兼顾人民长远利益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的眼前利益。 3.为人民理财,还要妥善处理全体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个人利益包含在人民的整体利益之中,因此,人民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之间仍然会产生一些矛盾。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不得以个人利益去损害人民的整体利益,也不得以人民的整体利益去取代个人利益。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客观经济,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便两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廉洁奉公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