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时间性差异探讨(2)
2017-08-26 01:26
导读:股权投资 差额摊销 一定期限内平均摊销 不确认此项目 可抵减 投资收益 预提产品 质量保证金 预提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可抵减 营业费用
股权投资
差额摊销 一定期限内平均摊销 不确认此项目 可抵减 投资收益
预提产品
质量保证金 预提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可抵减 营业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
法下的投资收益 期末按比例计算应享有收益(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计算所得税) 实际收到时确认此收益(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计算所得税) 应纳税 投资收益
提前收到租金,使用费等 实际提供服务时确认为收入 实际收到时确认为计税收入 可抵减 其他业务收入
坏账准备 按备抵法计提,比例自定 原则据实扣除,计提比例不超过应收账款5% 可抵减 管理费用
各种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
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
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根据市场情况,职业判断计提 不确认 可抵减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投资收益
三、时间性差异与部分暂时性差异的对应
尽管时间性差异是暂时性差异的一种,但被称作时间性差异时它的出发点关注的就是利润,说它是暂时性差异的一种,是从所形成的差异的角度。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出发点是资产与债务,从会计理论上来讲,资产获取后使用中要转化为费用,资产的减值会对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产生影响;而有些早期负债的偿还在后期则会逐步形成收入。因此,尽管时间性差异所反映的会计科目为费用类科目,但往往对应的是资产;会计科目为收入类的,前期有时对应的是负债。在分析差异时,就可以转化为资产负债项目逐一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时间性差异项目与资产、负债项目的对应关系表
时间性差异项目 对应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会计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折旧,
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 实际成本-累积折旧-减值准备 实际成本-累积折旧
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不确认持有期间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
减值准备,股权
投资差额摊销 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额-减值准备 免税改组:账面价值为计税基础
应税改组: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
不构成改组: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 实际成本-累积摊销-减值准备
寿命不确定: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实际成本-累积摊销-
权益法下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时按比例确认 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机构作出利润分配方案是确认,是否征税,视投资企业税率
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 遵循收入确认原则,按合同或协议价计量 基本遵循会计的收入和计量原则
预提产品质量
保证金 预计负债 按或有事项准则判断,估计金额 预计负债事项是否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相关则确认
提前收到的租金,
预收账款等 预收账款 作为负债反映 按照现行税法规定条件,可能作为收入反映
[例]2008年12月15日,甲企业购人一台价值8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l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30%。
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分析项目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利润表债务法分析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年份 会计 税法 时间性差异额 递延税款
第1年 20000 32000 应纳税12000 贷3600
第2年 20000 24000 应纳税4000 贷1200
第3年 20000 16000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转回4000 借1200
第4年 20000 8000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转回12000 借3600
表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分析项目:固定资产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年份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递延税款
1 60000(80000-20000) 48000(80000-32000) 应纳税12000 3600(12000×30%)
2 40000(60000-20000) 24000(48000-24000) 应纳税16000 1200(16000×3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