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会计的几点思考(2)
2017-08-26 01:37
导读:3、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规。我国的会计监督是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
3、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规。我国的会计监督是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国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所有单位或特定单位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的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格进行审计、验资等;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建立内控制度。与西方国家主要依靠职业界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进行事后审计相比,显得更为完善。
4、会计人员管理。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任职资格、继续教育等也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根据规定,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依据实施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的注册和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做出了全面规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也由以前的评审改为由各级财政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和管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总会计师,则做出了严格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不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考核、管理等均做了明确规定。而在西方,这一切几乎都是由职业界自律管理的。
5、会计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受过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能站在较高的高度上把握,一般认为应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分为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次。在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层次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以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少走了不少弯路。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会计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层次上,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即以规范化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旨在通过一系列会计原则的要求从逻辑上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方法,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规范化。规范化研究方法以规范化概念为前提和基础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只有具有相同价值基础的人才会认同其观点,理解其过程。我国是一个经过长期封建统治和高度集权政治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表现得较为正统、稳定,而在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即使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思维观念仍深受影响,对价值评判标准也有很强的趋同性,使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有了肥沃的土壤,成为会计研究方法的主流。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陆续有人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近几年,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较多关注,形成了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研究方法为补充的格局。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会计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的中国特色不仅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也应当引起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视。会计的中国特色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内容及表现将会更加丰富,有待于不断地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曲晓辉: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J],会计研究,2000 (4)。
[2] 陆德明、王鹏:论中国会计的特色[J],上海会计,2000(7)。
[3] 栾甫贵:关于中国会计特色的几点认识[J],财务与会计,2001(3)。
[4] 李心合: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