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会计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2)
2017-09-02 01:23
导读:四、实证会计在我国的前景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客观上促进了实证会计的发展。实证会计离不开信息和数据,我国机的普及
四、实证会计在我国的前景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客观上促进了实证会计的发展。实证会计离不开信息和数据,我国机的普及为实现会计研究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选取所需的及时有效的资料提供了充实条件;十几年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宏观环境;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实证会计研究的队伍中来,为实证会计的研究提供了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实证会计已日益受到学术界和职业界的重视,在我国的一些主要经济类报刊中,实证会计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这一切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实证会计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国内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问题可能到实证会计研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可靠性。 首先,从资料上看,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财务报表存在着比较多的水分,我们很难保证取得资料的可靠性,从而也就无法保证做出的结论的正确性。 其次,从研究上来看,国内学者运用的都是国外的一些数学模型,但这些数学模型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具体环境令人怀疑,而且,实证会计研究中大量运用
统计学的,其误差的大小也值得关注。 最后,从其依据来看,实证会计研究运用的主要是归纳推理,归纳法的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这很难避免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
五、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相结合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 实证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目的在于揭示会计现象的内在性,从而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而规范会计学是一套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的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实务,规范实力。实证会计与规范会计各有优缺点。作为规范会计理论,它的缺点前面已经讲过,但它的优点也是明显的,就是其可规范会计行为。它能找出较佳的会计规则和较优的会计程序与方法作为理论指导,因此,它能推动会计理论向前发展。作为实证会计理论,它的最大优点是运用了较为的方法论,它重视实践,重视对理论的检验。但实证会计理论也有缺陷。 第一,它主要研究现象,社会现象复杂多变,再加上人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实证会计有时很难发挥其作用。 第二,它所提出的假说,可能不是奠定在客观地收集样本检验的基础上。他们可能为证实自己的假说和结论,而去有选择地收集样本。 第三,实证会计理论不承认会计应当如何,这会影响到会计理论的进步。Rass more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实证)理论与物具有相同的局限性,它无法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它充其量只能告诉我们要么建造桥梁,要么就设法摆渡过去。现在,欧美国家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种现象,实证会计理论独领风骚。在近十年的美国的主要会计理论刊物,如《会计评论》、《会计研究杂志》、《会计与经济学》上,充满了实证研究的文章,而规范研究成果则近于销声匿迹。在西方甚至出现了只有实证会计理论才称得上是会计理论的论调。笔者以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早在1977年,美国会计学会在其《会计理论与会计理论认可报告》中指出:“当前不存在单一的、支配一切的会计理论,相反,存在的都是能表述”使用者“-环境各种情况差异的理论集合。” 诚然,实证会计研究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能轻视规范会计研究的作用。两大会计理论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实证会计理论是规范会计理论的基础和前提,而规范会计理论是实证会计理论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实证会计研究的基础,就没有规范性研究的成果。缺乏实证研究支撑的规范研究,可能是空洞的和不得要领的,而脱离规范研究的实证研究,肯定是盲目的和十分零乱的。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首先应侧重于实证性研究,力求客观地揭示会计现象及其外部联系,在此基础上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己任,侧重于树立恰当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理性思维,构建规范会计理论。这才是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