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2)
2017-09-02 01:31
导读: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人是制度的实施主体,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人有效地实施,仍然只是形式,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人是制度的实施主体,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人有效地实施,仍然只是形式,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应充分重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对财务人员而言,应做到:首先,控制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财务人员应充分发挥控制作用。对于在软件程序运行中无法自动执行的例外事项的控制,如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等,仍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监督,因此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工作责任心,对能够予以控制的经济业务实施严密控制,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次,财务人员应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
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兼具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以适应电算化系统实施人机控制的要求。财务人员应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使系统得以安全、高效地运行。应注重对会计电算化审计人员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在职人员电算化应用水平的培训。二是加快和财经类高校联合办班,专门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和审计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系统开发人员,择优录取到审计队伍当中,使他们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技术人员。
3.2 加强程序操作控制
这项控制就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3)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5)不准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6)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7)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杨;(8)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3 网络的安全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隧道技术(VPN)等。另外,VPN解决了财务信息在Internet传输的安全问题。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提高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上机时间记录规程等。
3.4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审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实施依据性试验来查明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对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在询证经办人员和负责人,观察运行状况,查询、研究有关系统和程序的文件等内部控制情况时,都应有记录。在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时,还应利用系统流程图和特制的“内部控制情况问卷”。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最终评定之前,要实施符合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