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推行主管会计委派制的探讨(2)
2017-09-02 01:53
导读:二、商业银行实行主管委派制的作用 商业银行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对于加强分支机构网点监管、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商业银行实行主管委派制的作用 商业银行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对于加强分支机构网点监管、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作用。 1.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可使基层分支机构网点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更趋合理。主管会计负责单位内部管理工作,审核重要会计事项,既有利于防范风险,又可使单位负责人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考虑单位长远,集中精力开拓市场。 2.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提高分支机构的核算质量。由于明确了主管会计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赋予一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主管会计可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作用,严格把好分支机构网点会计核算关。 3.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加强银行业务的会计事前、事中管理,一定程度地防范和化解分支机构网点的经营风险。主管会计“一线”办公。对重要会计事项随时进行审核,可在业务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检查,减少违章操作现象,提高分支机构网点案件风险防范能力。 4.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强化对基层机构网点负责人监督约束机制。权利失去制约必将导致腐败。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是维护财经法纪法规,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治本之策。 5.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队伍素质。由于委派主管会计是面向会计人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员脱颖而出,有助于充分调动各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在全行范围内营造一个“学业务、比先进”的良好气氛,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6.实行主管会计委派制,有助于消化解决一部分遗留。实行委派制的分行普遍反映,委派人员保持了很强的责任心和“工作活力”,对发现的遗留问题,抛开畏难情绪,积极组织清理,并初见成效,为今后规范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商业银行推行主管会计委派制需注意的问题 1.推行主管会计委派制应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主管会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实践都处在探索阶段,各行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配套措施,稳步推进。 2.推行主管会计委派制要处理好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主管会计委派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到人事、会计、计财、个银、结算、信贷等部门,委派的主管会计主要负责基层机构网点内部管理,将会遇到前台业务整合、制度解释、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处理好派出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监督的关系,避免多头重复监督,要落实其职权、树立其权威,绝不能“一派了之”,明确的职责、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决定委派会计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3.推行主管会计委派制要解决好多头管理问题。委派的主管会计通常受委派主管部门和营业机构的双重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委派人员受上级委派部门领导,导致营业网点负责人管理淡化,一味地依赖于被委派人员;另一方面被委派人员要接受营业机构负责人领导,使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一定程度。 4.推行主管会计委派制应采取灵活的形式,因地制宜。推行主管会计委派,主要目的是提高基层营业机构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切忌漠视当地分支机构网点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应根据基层营业机构的业务规模,选择不同的委派形式。 5.不断完善主管会计委派制度及其配套措施。要重视与会计委派制工作有关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主管会计选拔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继续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加强委派主管会计的后续管理,要进一步严肃纪律,对主管会计反映的违纪违法问题,有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及时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