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哲学思考(2)
2017-09-03 05:23
导读: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现象的依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又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才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从属于本质的。会计核算系统虽然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内在变化加工、处理和提供信息,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要素只是所有者权益要素准确核算的工具,随着会计期间的人为终结,他们最终会向所有者权益要素转化。因为收入的增加往往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的增加往往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而用收益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问题揭示的是现象,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问题揭示的是本质,因此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替收益表债务法来核算所得税问题更能揭示所得税会计问题的本质。
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上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为矛盾规律)揭示事物的源泉、动力和实质。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虽然纳税法中的债务法相对于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在上更具有说服力,但是由于其仍然通过收入和费用要素考察所得税,因而可将其称为收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资产和负债要素考察所得税问题,收益表债务法通过收入和费用要素考察所得税问题,从这点看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收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存在同一性,两者都是通过会计核算系统所提供的“指标”和税法所核算的“指标”进行对比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收益表债务法是“对立的统一,对立的斗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由于内在矛盾性或内在否定性的力量,促使肯定自身的现存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进而再由否定达到新的肯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显示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收益表债务法的更替同样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收益表债务法基于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上和税法上确认时间不同的,即时间性差异的分析;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于资产、负债两大要素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时点上不同的分析,即暂时性差异的分析。从概念的范畴来讲,暂时性差异要比时间性差异宽泛,因为时间性差异一定是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不一定是时间性差异,因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能解决所得税的会计问题。因此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替收益表债务法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思想。
会计理论博大精深,而对于会计问题的哲学思考可以使我们更能认识会计学基本理论的本质。笔者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哲学思考只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其蕴涵的哲学思想,而对于会计哲学理论整个体系的构建需要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哲学的深入,其道路可谓是任重道远!
:
①于玉林.会计哲学.出版社,2002(4)
②刘明辉.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8)
③杨晶照.浅论会计系统中的复杂性特征及其控制.经济师,2002(12)
④顾飞.会计哲学:会计基于学科渗透与分化的思考.会计之友,2006(1)
⑤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8)
⑥埃得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