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市盈率的影响分析(2)
2017-09-04 01:23
导读:2、“动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的每股价格P仍是现在股票的价格,而每股收益E则要将去年(或更以前)的收益乘以个增长率,即 = 其中增长率i可以
2、“动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的每股价格P仍是现在股票的价格,而每股收益E则要将去年(或更以前)的收益乘以个增长率,即 = 其中增长率i可以用最近一次中报中的每股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而得,因而更具时效性。n表示该增长可持续的年限。例如,中华企业(600675)在2007年4月26日收盘价为14.19元,2006年度每股收益0.616元,则静态市盈率为14.19/0.616=23倍;如果按照2006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123元和2007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146元计算增长率得18.7%,并且认为该增长率可维持2年,那么中华企业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19.4倍,2008年为16.3倍。“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差别如此之大,难怪市场上有两派人士要争论不休了。
3、“预计市盈率”(Leading/Forwarding PE)。“预计市盈率”也考虑到了每股价格P和每股收益E的配比问题,同样对E做了修正。它采用分析师对企业未来经营预测后得到的盈利,更好地避免了历史会计数据人为操纵带来的影响。但是经营预测包含对收入、费用等的一系列的估计,主观性强,较难操作。因此,综合来说,“动态市盈率”采用企业未来收益更加科学,同时引入增长率来修正历史会计收益简单易行。“动态市盈率”也愈发受到市场追捧。但是在当前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刚开始实施阶段,采用“动态市盈率”很可能被假象所迷惑。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市盈率的影响
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企业实行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对于收入、费用和利得的确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商誉、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研发费用、一般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大大降低了企业当期的费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引入、债务重组收益和收购折价予以确认,又大大提升了企业当期的收益。最后造成相当多的企业07年利润相比06年同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收入、费用和利得这些复杂的升升降降中,哪些是一次性的、企业比较容易操控的,哪些是具有持续性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需要仔细辨别。如果一股脑全部作为稳定增长(或缩减),以此来计算增长率,再得出动态市盈率,无疑是无意义的。举例来说,股改停牌达4月之久的*ST长控(600137),2007年4月13日解禁后连续上涨,从股改停牌前的7.18元上涨到68.16元,盘中最高涨幅达1083%。出现如此之大的涨幅,原因就在于*ST长控日前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将计入公司当期损益,导致今年一季度将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如果按照目前6071.13万股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高达4.67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756.34%。*ST长控2006年的每股收益为0.14元,按照上述增长率计算其动态市盈率,则*ST长控2007年动态市盈率=7.18/[0.14*(1 6756.3%)]=0.8倍。同比A股市场整体28倍的市盈率,0.8倍何其之“低”,于是*ST长控变成了难得的“价值洼地”,众多投资者前赴后继地追了进去,将价格一举拉到68元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其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除去债务重组收益,*ST长控的净利润仅为1350万元,每股收益仅0.02元,何以出现0.8倍的动态市盈率呢?又何以认为其存在巨大的升值潜力呢?所以,在运用动态市盈率作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对增长率i的计算。公式里i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如果将其引申到全年度的利润上,则要保证这种增长在全年都是可持续的。鉴于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刚开始实施,很多重新计量确认发生在第一季,还有一些公司集中在第一季进行债务重组、资本注入等非经常性交易,导致第一季度的利润增长并不都具有可持续性,并不都会类似地在后面三个季度重复发生。因此,需要对增长的性质仔细辨别。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新准则实施中的影响
根据新旧会计准则中与每股收益相关的主要变化,列出对照表(见表1),并在最后一列标出其对每股收益影响的持续性。这里的持续性是指2007年度第一季度的利润变化是否会在以后三个季度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