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控制银行会计业务风险(2)
2017-09-04 05:29
导读:(三)由于会计应用系统急于推广,系统使用前虽对一些基本的业务控制进行了业务测试,但对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各项措施并没有进行严格
(三)由于会计应用系统急于推广,系统使用前虽对一些基本的业务控制进行了业务测试,但对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各项措施并没有进行严格的验证,致使应用信息技术的控制措施存在某些缺陷。
(四)某些应用信息技术的控制措施由于操作人员执行不到位,致使控制措施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控制效果。例如,复核授权控制措施在系统中要求换人,并要求复核授权人员对复核授权的正确性负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复核授权人员直接将柜员卡交给经办人员并告之密码,经办人员直接刷卡,这样使系统中复核授权的控制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控制效果。
三、商业银行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改进的主要措施
(一)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风险范围,制定完整系统的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会计业务风险根据其业务的相似性主要分为公共类会计业务风险、系统内机构间会计业务风险、数值(金额)及计算类会计业务风险、期限类会计业务风险、复核授权类会计业务风险、关联关系类会计业务风险等几大类。商业银行在制定完整系统的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规章制度时,应对各类会计业务风险的控制标准进行明确和细化,并结合信息技术特点和业务规章制度对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要求,对其进行统一规范。
制定公共类业务风险控制标准时,应对会计机构(人员)准入、会计机构业务范围、会计人员操作权限、柜员密码、营业时间、会计机构(人员)日结(签退)、会计科目属性、会计账户(内部、外部账户)设置、会计账户销户的控制要求进行规范。
制定系统内机构间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标准时,应对内部资金类业务风险、现金领缴业务风险、重要单证调拨风险、查询(查复)类业务权限控制、通存通兑业务处理、各项代理业务和一些特殊类业务信息(如汇票的协防、信用卡黑名单等)的控制要求进行规范。
制定数值(金额)及类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标准时,应对全行统一的汇率、利率、费率、税率、比率、频率及各种限额等通过参数方式,由后台进行统一维护,防止前台人员随着更改和调整;对存款、贷款、内部资金、拆放资金等产生的利息和损益类科目期末账务结转自动进行账务处理,减少人工操作和干预。
制定期限类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标准时,应对贷款到期提示、结算票据到期提示等提示类信息的管理进行控制;对到期转存点、存款睡眠户时限、起息日期等重要时点进行控制;应对自动解挂、贷款逾期90天转呆滞等通过系统自动处理等进行控制。
制定复核授权类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标准时,应对通过后台维护参数的方式实现控制要求,使得不实时实现复核、授权,业务无法办理,从而增强刚性约束,加大控制的有效性,提高控制效果;并且分别不同的授权级别、不同的业务种类和不同的金额分别实行控制。
制定关联关系类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标准时,应对有勾稽关系会计科目之间风险、有关联关系账户之间风险(如正常贷款与“一逾两呆”账户间的控制)、授信类业务(如贷款、承兑、贴现、保证、转贴现、拆放资金等)中指标、额度和发放金额之间关系、有先后逻辑依存关系业务之间风险(账户开立与使用、保证金存款与保证业务等)和相关联业务的联动处理(如现金收付业务联动出纳机具交易等)的控制要求进行统一规范。
(二)制定统一的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是会计工作应用信息技术的一部分。为制定统一的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控制措施,须先统一规划会计工作应用信息技术体系架构。规划会计工作应用信息技术体系架构时,应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进行深入,对会计工作应用信息技术的范围进行深入,采用的信息技术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能与其他信息技术兼容,各会计应用系统设计思路应相互协调一致,功能可以随着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扩展。商业银行应统一全行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根据业务、市场和监管的变化,统一全行会计业务需求,统一开发全行会计应用系统软件,减少重复开发,不断提高会计业务信息的共享程度,以此来统一全行应用信息技术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