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入WTO后我国会计高等教育创新(2)
2017-09-05 04:42
导读:四、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会计教师担负着会计教学和会计人才培养的职责与使命,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着会计教学质量和会计人才素质。加入WTO后,
四、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会计教师担负着会计教学和会计人才培养的职责与使命,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着会计教学质量和会计人才素质。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会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将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适应培养国际型与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 (一)树立国际化的观念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的来临,会计呈现出国际化与跨学科的趋势,开放式的会计教育市场将有力地推动着会计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必须积极进行会计教学、教学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外语交流和机水平,密切注视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动向,熟悉国际会计业务与国际贸易知识,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树立与教育国际化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创新观,善于,勇于创新,关注世界领域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加强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与探索。 (二)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新学科及跨学科迅猛发展,我国高校会计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基础知识广博,专业知识精深,既熟悉国内会计与实务,又了解国际会计业务与国际贸易知识。我国高校会计教师必须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对外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会计学科专业理论,了解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的知识,能够运用掌握的会计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
五、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一)实施学分制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国际化与多样化的需要,必须进行我国高等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淡化专业界限,加强学科交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院、跨校区,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专业方向和学业进程,建立必修课中的选修机制,同一班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专业水平和学术造诣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任课教师,扩大公共选修课范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学生可以跨学科和跨专业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公共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按照学分制的要求选择学业进程,可以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实行双专业和双学位毕业制度。 (二)强化教务管理职能 实施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选课,淡化固定班级界限,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班级中学习不同的课程,学生学籍管理由班级管理转向个人管理,教学管理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实施学分制给教务管理人员调配教学资源和进行教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懂得一定的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熟悉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定,掌握化的教务管理手段,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完成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排课管理以及毕业管理操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加快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步伐,实现我国会计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完成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由专才型向通才型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方向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变,迎接“入世”对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挑战,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开辟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
: [1]张凌,陈洪彬。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18-19 [2]吴林根,马吉玲。加入WTO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J].教育探索,2004,(3):28-29 [3]陈啸。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观念变革的若干问题[J].
安徽大学学报(科学版),2003,(1):153-156 [4]姚恩全。加入WTO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及对策[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6):63-65 [5]吴清华。WTO呼唤会计教育全球化[J].四川会计,2002,(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