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对策(3)
2017-09-07 02:04
导读:五、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五、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笔者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本文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进行重点管理。另一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
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还有一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B类。
从上述分类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业精力放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的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六、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必须正视目前面临的情况,加强清欠工作,减少应收帐款损失,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从而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 张文峰.应收账款回收的策略[J].财会通讯,2005,(1)
[3] 谢宏宇.市场经济下应收帐款的管理 2006.